中新網蘭州12月26日電 (張婧)“哆唻咪……”13歲蘭州娃陳曦回憶稱,自小接觸鋼琴時認為音樂就是單個音符的拼湊,“那時我才4歲半,少年宮興趣班將我和鋼琴聯結到一起。”
如今已是中學生的他琴技高超,前不久在泰國清邁落幕的第三屆吉那斯特拉國際鋼琴大賽總決賽中,他以一曲《肖邦第一敘事曲》獲得青年組銀獎。最終因金獎空缺,他不僅成為該組別最高獎獲得者,也是迄今為止在該賽事青年組中取得最好成績的中國選手。
吉那斯特拉國際鋼琴大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由已故著名阿根廷音樂大師“吉那斯特拉”命名的國際音樂賽事。比賽每年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網絡和現場預選賽,在獲得決賽參賽資格后,選手將赴泰國清邁進行決賽范圍的比賽。
今年9月,陳曦參加該賽事甘肅賽區預選賽,以青年組金獎的成績獲得決賽入場券。然而,在學校的他與普通學生一樣,學習和寫作業是家常便飯。他愛好閱讀,一天在看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時,有同學戲稱他是班級的“鋼琴小王子”。
陳曦6歲時參加“青春中國——甘肅省青少年才藝大賽”并獲得第一名,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比賽,也是他鋼琴生涯中的轉折點。原本在少年宮學習的興趣愛好,卻因這次比賽,成為他生活中抹不掉的重要部分。“當時被評委席一位老師看中,說想培養我。”陳曦稱,之后他就到當地這位專業老師處正式深造。
陳曦開始系統化學習鋼琴,包括手部力度、指法技巧、彈奏速度以及情感抒發。他說,“彈好一首曲子,不光要彈奏技巧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對曲子本身的理解。”他通常結合不同年代作者的生活背景,甚至閱歷,體味曲子所要表達的情感。
說起泰國清邁的比賽,他說自己選擇的曲目時長偏短,在演奏時間上不占優勢。該曲目從今年4月開始學習,直到11月臨近比賽才算完整學完,賽前練習了三四個小時,而且該曲目風格也不是他所擅長的。“就是想挑戰自己,我比較享受比賽中激烈競爭帶給我的刺激。”陳曦表示。
雖然陳曦首次參加國際比賽的成績優異,但是他在賽后總結中還是發現一些問題。比如,“曲子炫技部分太過于追求速度而忽略對情感的把控,這也將是我接下來重點學習的內容。”陳曦扶正眼鏡思考著,事實上,基本功練習是個耐力活。他舉例說,就好比打臺球,必須經過長時間練習,找準位置,用好力度,才能演奏自如。
不經意間,陳曦在雙腿上“無琴式”練習指法,他說自己閑下來的時候就把“腿”假想為一架鋼琴,手指自然彎曲在“琴鍵”上穿梭。他說每天放學回家先練琴,練到滿意為止,寒暑假一天能練上七八個小時,彈久了指尖發硬,甚至有酸痛感。
陳曦雙手纖長,“要是哪天不彈琴就渾身難受。”他認為,彈鋼琴不光沒有占用太多的學習時間,反而使自己學習效率更高了。
他的班主任徐亮說,陳曦從小背樂譜的經歷使他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都很突出,同時,他還在校樂隊擔任小號手。“學校根據學生特長,以社團形式搭建多個平臺,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徐亮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