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無人機拍攝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地棚村小組。村民李發財家新建起了兩層樓房,準備請前來賀喜的族人吃飯,村里十分熱鬧(1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是無人機拍攝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地棚村小組。地棚村小組坐落在樹林茂密的山坡上,順著硬化水泥路,一排排二層小樓整齊排開,村里還修了小廣場和籃球場(11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一名苦聰婦女在自家開的超市里給顧客裝食品(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地棚村小組,一名苦聰青年騎著摩托車出村(1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中心小學,孩子們在教室里上課。云南省逐步在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行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14年免費教育(1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者米鄉中心小學,孩子們在食堂打飯,準備吃營養晚餐(1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相關鏈接
走進千年古鎮楊柳青 運河穿城而過
天津楊柳青古鎮運河景觀(2017年7月13日無人機拍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在位于楊柳青鎮的天津一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工作人員在組裝發動機(2018年12月3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游客在天津楊柳青石家大院戲樓內聽戲(10月1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在天津楊柳青古鎮一家年畫作坊內,一名畫工在繪制楊柳青年畫(2016年2月1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楊柳青年畫主題燈光布滿在天津楊柳青古鎮步行街上(12月4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在位于楊柳青鎮的天津一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工作人員在吊裝發動機(2018年12月3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游客在天津楊柳青古鎮內游覽(10月1日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南運河北側的石家大院遺址、仿古建筑群與運河形成天津楊柳青古鎮運河景觀(2017年7月13日無人機拍攝)。 運河穿城過,古鎮草色新,千年畫鄉楊柳青自傳統中浸潤出與眾不同的顏色。40年斗轉星移,這個沉淀千年的小鎮,用別樣的風姿講述了一個歷史與現在碰撞而出的改革“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12月4日,一名游客走在布滿楊柳青年畫主題燈光的步行街上。 近日,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在步行街新增9組以楊柳青年畫代表作為主題的動態夜景燈光,講述古鎮與年畫的歷史。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12月4日,游客在楊柳青古鎮步行街上欣賞年畫主題燈光。 近日,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在步行街新增9組以楊柳青年畫代表作為主題的動態夜景燈光,講述古鎮與年畫的歷史。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相關鏈接 走進千年古鎮河橋古鎮
11月19日,河橋古鎮舉行傳統表演。
當日,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河橋鎮舉辦一場集傳統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美食品鑒等于一體的傳統廟會,吸引了眾多游客和當地居民前來感受熱鬧氣氛。
河橋古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本次河橋古鎮通過舉辦傳統廟會活動,展現當地悠久的民俗文化風情,營造古鎮良好的文化氛圍,樹立河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助推當地鄉村旅游發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9日,河橋古鎮舉行傳統婚俗表演。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9日無人機航拍的河橋古鎮。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9日,人們在廟會現場購買當地美食。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9日,商戶在廟會現場展示傳統打年糕。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11月19日在廟會現場拍攝的傳統魚燈表演。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相關鏈接
探訪中國最圓的村莊 山環水繞如世外桃源
深圳新聞網訊 四面青山環繞,小河成大半圓形圍繞一周,眼前這個山環水繞的小村莊被稱為“中國最圓的村莊”,沿山間小路建設的臺階而上,站在一處觀景臺往下看,這個村子的形狀在山水襯托下,宛如一個圓形的島嶼。
據介紹,當年祖先建村的時候就是按照地形建設成這種圓形的村莊,近年來,隨著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他們越來越重視古村落的保護。
菊徑村坐落在婺源縣大鄣山鄉,毗鄰國家森林公園靈巖洞和著名的“楓景”攝影地石城。菊徑村是個典型的水環山繞型村莊。
小河呈大半圓形,繞村莊將近一周,四周高山環繞,新修的柏油公路沿著河流呈圓弧形繞村而過,一些木板橋與公路相連。
相關鏈接 走進滿族聚居村
10月27日,游客在琴江村的清朝水師旗營參觀。福州市長樂區琴江滿族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也是我國東南沿海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水師城堡。清雍正六年(1728年)時,清政府在此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鎮守閩江口,拱衛省城,緝捕海盜,打擊走私。這里成為當時全國四大水師旗營之一,隨后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有近300年歷史的琴江村既有軍事歷史背景,又有民族文化特色,2010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10月27日,琴江滿族村游客服務中心的鄭閩瓊(右一)向游客介紹三江口清朝水師旗營古兵房建筑特色。福州市長樂區琴江滿族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也是我國東南沿海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水師城堡。清雍正六年(1728年)時,清政府在此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鎮守閩江口,拱衛省城,緝捕海盜,打擊走私。這里成為當時全國四大水師旗營之一,隨后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有近300年歷史的琴江村既有軍事歷史背景,又有民族文化特色,2010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相關鏈接
探訪琴江滿族村 保存著完整的清代水師城堡
琴江村“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的“福州將軍行轅”和“八旗軍旅園”(10月27日無人機拍攝)。福州市長樂區琴江滿族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也是我國東南沿海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水師城堡。清雍正六年(1728年)時,清政府在此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鎮守閩江口,拱衛省城,緝捕海盜,打擊走私。這里成為當時全國四大水師旗營之一,隨后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有近300年歷史的琴江村既有軍事歷史背景,又有民族文化特色,2010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修復重建后的“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最高指揮所——“福州將軍行轅”(10月27日無人機拍攝)。福州市長樂區琴江滿族村是福建省唯一的滿族聚居村,也是我國東南沿海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水師城堡。清雍正六年(1728年)時,清政府在此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鎮守閩江口,拱衛省城,緝捕海盜,打擊走私。這里成為當時全國四大水師旗營之一,隨后逐漸成為一個居民小鎮。有近300年歷史的琴江村既有軍事歷史背景,又有民族文化特色,2010年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相關鏈接
走進貴州鎮寧高蕩村 保存完好的干欄式石板房
深圳新聞網訊 2018年9月27日,貴州安順,航拍坐落在群山中的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高蕩村。鎮寧高蕩村民居為石木結構干欄式石板房,建造時間五、六十年至數百年不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鎮寧高蕩村民居為石木結構干欄式石板房,建造時間五、六十年至數百年不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鎮寧高蕩村民居為石木結構干欄式石板房,建造時間五、六十年至數百年不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鎮寧高蕩村民居為石木結構干欄式石板房,建造時間五、六十年至數百年不等,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相關鏈接
走進神秘的青木川古鎮 素有“雞鳴三省”之譽
深圳新聞網訊 神秘的青木川古鎮,位于陜西省寧強縣大巴山腹地陜,甘,川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之譽,現在是國家4A景區。其古建筑群包括煙館、旱船屋、魏家大院等,2013年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仁奇 攝
古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植被良好,歷史人文資源豐厚,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廟、古題刻等,展現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李仁奇 攝
2008年5.12地震之后,小鎮進行了保護性開發,成為吸引成都、西安、蘭州等城市游客的休閑旅游勝地。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
青木川古鎮 李仁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