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武夷山景區竹筏碼頭(12月2日攝)。
1999年12月1日,福建武夷山作為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年來,武夷山市本著“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科學規劃,適度開發,統一管理,成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冬日的武夷山大王峰景色宜人(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武夷山齊云峰晨曦(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村民在武夷山星村鎮星村村河邊洗衣服(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游客在武夷山市五夫鎮萬畝荷田賞荷(7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武夷山興田鎮田園風光(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綠色環抱下的武夷山田園風光(11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綠色環抱下的武夷山田園風光(11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武夷山齊云峰晨曦(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上漂流(8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游客在武夷山天游景區游覽(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游客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喂猴(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8月23日,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游覽。暑期即將接近尾聲,福建武夷山游客仍絡繹不絕。盡管2019年暑期武夷山兩次遇到暴雨災害造成景區關閉,在當地旅游部門的努力下很快恢復旅游秩序。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8月23日,游客在武夷山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8月23日,游客在武夷山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8月23日,游客在武夷山九曲溪乘竹筏游覽。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福建省武夷山的山水田園風光(11月17日無人機拍攝)。初冬時節,福建省武夷山綠意依舊,茶園、山巒、村落在朝霞的映襯下美不勝收,呈現出一派怡然秀麗的山水田園風光。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這是福建省武夷山的山水田園風光(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福建省武夷山的茶山云霧繚繞,在朝陽照射下如夢如幻(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11月17日,在福建省武夷山風景名勝區齊云峰附近,游客在拍攝朝霞。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福建省武夷山的茶山云霧繚繞,在朝陽照射下如夢如幻(1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這是武夷山日出后的田園風光(11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這是福建省武夷山的山水田園風光(11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相關鏈接
武夷山下的古村落保存著70余幢明清時代古民居
游客在武夷山下梅村游覽(11月5日攝)。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至今保存著70余幢明清時代的古民居。人工運河穿村而過,古民居、涼亭、古街等構成了別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景。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游客在武夷山下梅村游覽(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武夷山下梅村鄒氏祠堂外景(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一角(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武夷山下梅村鄒氏祠堂(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武夷山下梅村鄒氏祠堂(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武夷山下梅村鄒氏祠堂(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建于清乾隆年間的武夷山下梅村鄒氏祠堂一角(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鵬攝
這是夕陽下的武夷山下梅村一角(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