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李學明(左)和同事張海榮在監測記錄黃河濕地的鳥類活動。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28歲的李學明是寧夏吳忠市自然資源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的一名監測人員,因為對鳥類癡迷,人們也常叫他護鳥員。
2015年,主修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專業的李學明大學畢業,進入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工作。在對濕地的日常巡護、監測中,李學明拍攝了大量的鳥類照片和視頻,并查閱相關資料,分析不同鳥類的特征。通過兩年多的積累和學習,李學明成了鳥類監測的行家里手,只看鳥的大致外形和飛行動作,便能叫出鳥的名字,他也成為濕地保護管理中心的首名專職鳥類監測員,還負責編制了《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鳥類名錄》。
在近幾年的監測中,李學明愈發感受到隨著吳忠市濕地環境的不斷改善,鳥類數量明顯增多,生物多樣性也更加豐富。在李學明看來,濕地是人類與鳥類以及各種生物共同的家園,“不干擾鳥類的生活,就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
6月3日,李學明利用望遠鏡觀察黃河濕地的鳥類活動。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6月3日,李學明(左)和同事在黃河濕地監測、拍攝鳥類活動。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6月3日,李學明的同事張海榮(左)在填寫濕地鳥類野外監測記錄表。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6月3日,李學明在學習鳥類知識。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
6月3日,李學明在整理設備,準備開始當天的巡護監測工作。新華社記者馮開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