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余安美,美國國籍,來自哈佛大學,來到中國是為了參加這次高水平的冰球訓練營。”5月20日,深圳昆侖鴻星冰球奧林匹克訓練營在深圳大運中心結營,由22名華裔球員組成的廣東深圳隊奪得“龍崗杯”女子冰球邀請賽冠軍。在本次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儲備人才的訓練營里,像余安美這樣高學歷、高水平和高顏值的華裔運動員還有很多,未來4年時間里,這群姑娘會陸續出現在中國冰球球迷的視野中,她們將和中國本土球員一起,為2022年冬奧會中國女冰奪牌的目標做出最大努力。
華裔球員期待能夠為國效力,站上更大舞臺。
就讀哈佛的“學霸” 想將獨特經歷拍成紀錄片
余安美目前正在哈佛大學攻讀電影、工程和中文,別看她個子小,身體里卻蘊含著大能量,場上場下都活力十足:“我小時候到過哈爾濱和北京,參加過一些冰球培訓,那時候那些地方好冷,現在我又來中國參加冰球訓練,沒想到深圳真的好熱!”當得知“龍崗杯”上戰勝的哈爾濱隊此前剛剛奪得全錦賽冠軍時,余安美說:“緣分有點神奇,哈爾濱球員有一些人是我小時候集訓時見過的,很高興我們都一直進步著,得以重新站在同一個賽場上。”
余安美說,如果將來有機會加入國家隊,可以參加奧運會,一定要拍個紀錄片作為自己的畢業作品。
譚艷嬌來自同樣是美國名校的布朗大學,這回她和堂妹譚美嬌組成“姐妹花”一同來參訓。譚艷嬌天生肌肉群發達,常在露天球場踢足球讓她曬出一身健康的小麥色皮膚;譚美嬌卻擁有高挺鼻梁和深邃眼窩,皮膚白皙。此前,姐姐隨Mississauga青年隊征戰安大略省女子青少年冰球聯賽,妹妹則效力于薩斯喀徹溫省女子冰球聯盟的Saskatoon Stars隊,姐妹倆這次得以憑借過人的實力入選訓練營和深圳隊,證明了她們在冰球場上,同樣可以達到和學業一樣的頂尖水平。
被領養的孩子們有了共同的新目標
“我是被領養的。”談起“元昭”這么古詩古意的名字有什么淵源,Jenna Yuan Fletcher直截了當的回答讓人頗感意外。“我不知道‘元昭’是全名或者僅僅是名字,但我的養父母一直為我留著它。”
元昭的養父母都是加拿大人,家里還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妹妹,也是被領養的中國女孩。“小時候我和鄰居們一起玩輪滑,后來我就想試試到冰上去。雖然我現在個子挺高,作為前鋒似乎不是很適合,但其實我的視野更開闊。”元昭說,爸爸媽媽對待自己和妹妹總是特別呵護,媽媽這回還陪同她一起來參加訓練營。目前元昭就讀哥倫比亞大學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她對于數學和數據特別感興趣:“復雜的數學計算可以讓我大腦更靈活,相信會在球場上用得著。”
張喜芳在14個月大時被領養到美國,得到養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提到自己出生的家庭時,她還是難掩低落:“當時只有一件藍色男士大衣裹著我,到現在我還一直留著。冰球讓我可以有機會回中國,甚至將來有機會代表國家隊,我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一定會更加努力提高冰球技術。“
在這支深圳隊中,和元昭、張喜芳同樣情況的隊員還有巴芬、福德行等人,她們都是在6個月到1歲半左右被領養的。如今,她們有了共同的新目標:為中國隊在奧運會的冰球場上效力。
開放政策“紅利”讓更多華裔球員思歸
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組委會向海外華人華僑運動員發出邀請,歡迎他們與國內運動員同臺競技,這在全運會58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該舉動釋放出的明顯信號是,希望這些擁有中國血統的運動員能夠報效祖國,以改變部分體育項目無法取得突破的現狀。
隨著政策放開,目前已經有一些華裔運動員更改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或是表達了想要加入中國國籍的意愿。比如出生在日本的魯婉遙,曾代表中國拿到高爾夫業余賽事冠軍;比如加拿大田徑選手妮娜,她想加入中國國籍是由于外婆鄭鳳榮一直以來的教導——鄭鳳榮當年是中國第一個打破跳高世界記錄的人。
具體到冰球項目,中國冰協曾在2017年6月下發通知稱,為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快速提高中國冰球競技水平,協會決定首次打破傳統的選拔機制,在全球范圍內招募選拔國家冰球隊運動員。之后在國家隊的建設中更是形成了本土球員+華裔球員的建隊模式。根據國際冰聯相關規定,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打滿兩年比賽的球員,就有資格代表該國或地區出戰國際比賽并且不限制出戰人數,這樣的背景之下,將會吸引更多華裔球員披上中國隊的戰袍為國出征。通過吸引和選拔更多高水平華裔歸國效力,引進國際高水平訓練體系,能夠逐漸完善國內冰球人才培養和儲備系統,相信未來能有更多“三高”人才出現在國內冰球運動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