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ND統計,今年至今已有超過40家A股公司因為污染等問題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其中輝豐股份等多家公司更是遭遇了多次處罰,相關公司股價也大跌。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環保風險已成為上市公司尤其是排污型企業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應當引起相關公司的重視,投資者對此也應保持警惕。
兩家公司因環保問題被ST
以往上市公司被ST大多數是因為連續兩年虧損,而如今卻有公司因環保停產導致生產經營受嚴重影響而戴上ST的帽子。
輝豐股份8月12日晚公告,因公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已達三個月,具體復產時間尚未確定,公司股票自8月14日開市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由“輝豐股份”變更為“ST輝豐”,公司股票交易日漲跌幅限制為5%。因環保問題,輝豐股份及控股股東等關聯方今年已出現10起處罰。
同日,亞邦股份公告稱,因符合“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的情形,公司股票14日起被實施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亞邦”。公司股票將于8月13日停牌1天,8月14日復牌并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亞邦股份下屬子、分公司4月28日接到灌南縣人民政府關于園區內企業停產統一進行環保集中整治的通知,公司所在灌南縣堆溝港鎮化工園區內的7家子公司和1家分公司全部停產。
兩家公司今年均大幅下跌,其中輝豐股份年內已被腰斬,亞邦股份年內至今大跌三成,持有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逾40家公司被環保部門處罰
最近幾年,我國加強了對生態環保的監察力度,眾多公司接連因為出現污染問題而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
證券監管部門對環保問題頗為關注。證監會此前表示,未來將繼續保持對重大環境污染信披違法行為的執法高壓態勢,全方位打好資本市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規定,最近36個月內存在違反環保法律、行政法規或規章,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或者受到刑事處罰的,不得公開發行股票。
根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已有*ST三維、藍豐生化、羅平鋅電、輝豐股份、眾興菌業、中航三鑫、興業礦業、武進不銹、南京熊貓、龍蟒佰利、輝豐股份、華自科技、和勝股份、廣濟藥業、渤海股份、安納達等40多家公司因環保問題遭到環保部門的處罰,此外還有數十家公司被交易所或證監會、證監局處罰。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從環保違規的公司來看,大多屬于化工、農藥、鋼鐵、有色等可能產生重污染的行業中。一些公司因環保問題受到重罰,股價也大跌,投資者應對相關公司保持警惕。”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坦言,“近年來有些公司IPO無法順利過會或者并購重組告吹,都是與環保不達標有關,環保指標已成為評價上市公司質地的一個重要因素。”(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