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進入尾聲,業績地雷也不斷曝出。寧波東力、領益智造、南京新百、金龍機電、宜通世紀等多家公司因各種計提而導致業績大變臉,股價也隨之暴跌,令投資者防不勝防。根據記者梳理,商譽減值、預付賬款、資產減值等各項計提導致了部分公司業績大變臉,其中商譽減值殺傷力最大。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高溢價并購將形成高商譽,這類公司常會面臨更大的減值風險,投資者對此應保持警惕。
各種計提埋下地雷
在曝出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后,周三寧波東力大幅低開,早盤很快被打至跌停。截至收盤,該股被封死跌停,今年至今已暴跌逾六成。
寧波東力28日晚披露的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16億元,同比大增34倍,然而卻巨虧31.47億元,其背后原因正是因為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30.89億元。如果扣除資產減值準備后,公司正常經營性虧損0.58億元。同時,公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虧損31.5億元~32.5億元。
寧波東力之所以會出現巨虧正是因為公司并購埋下的地雷。2016年6月,公司宣布擬21.6億元收購年富供應鏈100%股權。去年7月,年富供應鏈完成過戶,當年富供應鏈貢獻了公司94%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
為此,深交所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金額的具體計算過程,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依據是否合理、充分,計提金額的計算過程及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公司發現相關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時點,以及公司完成相關資產減值測試、確認具體計提金額的時點等。
近期,多家公司在公布中報期間突然業績大變臉,主要原因便是各種計提。有的公司因為此前并購引發的商譽減值準備,有的是因為預付款項等無法收回,有的是因為子公司投資收益減少,還有的是因為受其他公司債務危機牽連。
上周末,領益智造披露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8.17億元,同比增長236.41%;凈利潤卻虧損約5.81億元,同比大降209.91%。業績巨虧主要由于對預付款項計提壞賬準備近5.6億元。7月16日,公司突然曝出黑天鵝事件,控股子公司先后向廣州卓益、江門恒浩預付貨款合計約11.2億元,可能難以收回。
并購中的商譽減值沖擊大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上市公司業績大變臉大多與此前的并購有關,因為并購形成巨大的商譽,而一旦業績不達預期將大量計提。中科金財、光一科技等公司年初就曝出因計提商譽減值而導致去年年報業績大變臉。
所謂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在企業合并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并購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后,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本周一晚,南京新百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85.38億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卻巨虧15.93億元。公司對收購HOFUKI89%股權的可收回金額減記為零,對此次收購形成的商譽計提18.4億元減值準備,這一金額已經超出公司當初收購時的基礎對價15.62億元。這也是南京新百上市以來曝出的最大虧損金額,引發投資者詬病。
“并購時形成的商譽越大,未來計提減值對相關公司的沖擊就越大。”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并購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收購標的業績不達標甚至虧損,相關公司將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最終導致業績大降甚至虧損。”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并購一方面能提升相關公司的業績,另一方面一旦收購標的不達預期將引發商譽減值計提。
在眾多公司因商譽減值曝出業績變臉后,監管層也予以高度關注,交易所紛紛發出問詢函。從年報發出的問詢函來看,交易所對于上市公司的并購后遺癥即商譽減值和業績承諾的實現情況尤為關注。數據顯示,2017年年報審核涉及并購重組問題的函件比例近三成。
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一旦收購時超額支付或者被收購公司后期未達到業績承諾或者承諾期后發生業績變臉,都可能導致并購企業發生商譽減值。(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