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18年半年報日前已披露完畢。上半年,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多利空因素影響,A股進入震蕩調整期,公募基金收益出現“股弱債強”的情況。
數據顯示,在不考慮貨幣基金情況下,上半年債券型基金盈利最多,達417.33億元。A股寬幅震蕩,除了醫藥生物走出一波“結構性牛市”外,其他行業表現均不理想。受此影響,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上半年表現較差,分別虧損869.34億元和1066.65億元。
雖然股市不景氣,但債券型基金整體表現較好。今年以來,在1115只債券型基金(剔除B/C份額)中,948只獲得了正收益。其中,漲幅超過5%的債基有167只,跌幅超過5%的債基有32只。債基收益總體穩定吸引大量機構抱團,持有人結構方面,上半年末債券型基金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最高,達95%。
展望債市行情,長信基金基金經理張文琍認為,年初利率債收益率處于較高位置,就絕對估值而言,存在一定配置價值,金融去杠桿會逐步制約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隨著信貸收縮,債券長線配置價值上升。下半年市場震蕩行情仍在繼續,基于債基上半年的表現,投資者在進行資產配置時,不妨將債基作為配置的選擇之一。(記者 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