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10月18日本該是騰訊音樂(TME.US)登陸美股的好日子。
不過,因為10月以來美股市場出現大幅震蕩,出于避險考慮,騰訊音樂暫停了當下的公開募股計劃,并據外媒報道,其美國IPO計劃將推遲到最早今年11月份。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騰訊音樂目前已遞交招股書,上市將是遲早的事。所以公司能否在上市后贏得市場青睞則成為了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招股書顯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其業務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在線音樂服務和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
公司旗下主要有四大音樂產品,分別是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這四大產品同樣也是騰訊音樂主營業務收入來源。
想必許多投資者早在公司遞交招股書當日就已發現,騰訊音樂與國內外許多上市的音樂流媒體最大的不同便在于:騰訊音樂已實現規模盈利。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018年上半年,騰訊音樂娛樂的營收達86.1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44.85億人民幣增長92%。與此同時,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調整后利潤為21.12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189%。
不過,看過公司盈利結構后,有不少投資者對騰訊音樂還是產生了質疑。因為騰訊音樂的盈利主要靠的并不是付費音樂。
可以看到,2017年上半年,公司在線音樂服務與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分別占到總收入的28.7%和71.3%,而在2018年上半年,這兩個數值為29.6%和70.4%。也就是說,社交娛樂服務為騰訊音樂的“核心業務”。
因此,市場上對騰訊音樂的發展并不看好,因為在市場看來傳統的音樂流媒體發展靠的是數字專輯的銷售與訂閱用戶的增長。如果騰訊音樂該方面收入占比較低,便可能出現未來成長性缺失的風險。
但是騰訊音樂真的是他們眼中“傳統的音樂流媒體”?答案或許還要從騰訊音樂的產品入手找尋。
以此前熱播劇《延禧攻略》的片尾曲《雪落下的聲音》為例。這首歌的版權由QQ音樂獨家擁有,并在APP中擁有“獨家”的標識。但實際上,該歌曲在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上同樣可以播放,可以說騰訊音樂版權在公司旗下4個產品是通用的。
如此分散歌曲版權是否會讓四個產品產生激烈競爭關系呢?其實不然。
先從QQ音樂來看。點開該歌曲播放頁面,可以看到QQ音樂的功能區內用戶導流指向全民K歌和微視,只要點擊圖標,手機便會自動跳轉兩個APP瀏覽界面,從而實現用戶導流。
除此之外,QQ音樂的變現渠道僅有QQ音樂會員開通及付費音樂下載。
然后再從全民K歌來看。全民K歌的用戶大體上分成兩類,一類是APP固有用戶,還有一類便是QQ音樂導流用戶。
在用戶進入K歌界面后,除了K歌按鍵還有就是歌曲榜單,這些榜單記錄的是該歌曲翻唱獲得禮物數的排行情況。翻唱歌手被打賞的禮物越多,榜單排名越高,禮物則是靠用戶通過現金兌換而來。與直播打賞類似,全民K歌也是通過用戶購買虛擬禮物進行變現。
相對于QQ音樂與全民K歌之間的用戶導流,作為騰訊音樂于2016年7月收購產品,酷狗音樂則更傾向于“單打獨斗”。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酷狗音樂依然擁有目前在線音樂市場最高的MAU,在龐大的活躍用戶體量下,酷狗音樂通過自身龐大的免費音樂庫進行導流,再通過APP訂閱會員與酷狗K歌打賞兩種方式進行變現,本質上與全民K歌類似。
與其他三款產品不同,酷我音樂則像是以音樂為導流工具的秀場直播APP。當搜索歌曲時,APP搜索界面便會出現直播間鏈接,點擊后便會跳轉至酷我音樂的酷我聚星直播平臺,顯然酷我音樂的變現邏輯與目前市場上的秀場直播大致相同。
可見,騰訊音樂旗下4款產品中有3款產品是通過帶有社交屬性的互動打賞進行變現,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2017年該分部業務的收入占比達到70%。
不過即使社交娛樂服務業務收入占比更高,但付費音樂業務依然是騰訊音樂的基礎業務,因為目前在線音樂版權問題依然是當前市場下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
雖然早在去年的一次約談中,市場各大平臺已被告知“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采購獨家版權,要全面授權音樂作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從事音樂版權集體管理活動”。但目前為止平臺獨播音樂依然存在。
騰訊音樂作為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競爭者中最大的版權擁有方,2017年支付的服務費用便高達61.42億元人民幣??梢姽緸榱吮3质袌龈偁幜Σ坏貌淮罅抠徺I音樂版權,這使得公司費用率將居高不下。
并且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業務的付費轉化率僅有4.2%,遠低于目前市場上其他直播平臺的平均數據。所以未來騰訊音樂上市后,若想得到多數投資者青睞,提高付費轉化率或將是其主要手段之一。(聶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