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A股暴漲的情緒提振,此前情緒低迷的亞太股市出現普漲——日本日經225指數收漲0.4%,報22614.82點;韓國首爾綜指收漲0.3%;香港恒生指數早盤收漲2.4%,國企指數早盤收漲3.4%。
歐洲股市開盤后也紛紛上揚。美國股市三大投指昨天高開。
記者采訪多家中資、外資機構策略師和基金經理后發現,各界認為短期反彈有望持續,但長期仍需要密切關注外部不確定性的變化,以及美股持續回調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盡管A股反彈,港股也會受益,但美股跌到位之前港股的大底應該還沒見到。”建銀國際首席宏觀策略師趙文利告訴記者。
他表示,加息周期進入中后段,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將陸續進入滯脹或類滯脹,估值、盈利可能先后承壓;地域和時間順序上,由于離岸資金回流美國,令新興市場率先調整、之后是歐洲、最后是美股。“全球來看,國際環境不確定之下,發達跑贏新興、大票跑贏小票仍是短期內的主流趨勢,但后期價值與成長有可能會風格切換。”
就美股的風險而言,渣打全球宏觀策略總監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提及,“標普500指數已經完成了第四浪調整,預示著下一波調整會是第五浪即最后一浪下行,跌破2700點,但這可能是一個暫時的底部。”
不過,資深宏觀交易員、中大期貨CIO袁玉瑋告訴記者,美股對利率敏感的小盤股和房地產股票中期趨勢破壞風險開始加劇,大盤科技股的巨震對美股造成拖累,預計短期會形成一個箱體來回震蕩,出現資金局部博弈。(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