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對近期市場關注的交易監管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上交所表示,將立足于交易場所的自律管理定位,堅持基于監管規則、以市場自我調節為主、監管引導為輔的原則,審慎評估并適度調整交易監管相關措施,避免影響干預正常交易行為,充分尊重投資者的自主交易權,把握好交易監管的力度和節奏,增強交易監管工作的可預期性和適應性。
適度調整交易監管措施
上交所表示,今年6月底以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等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滬指整體走勢偏弱,投資者情緒較為謹慎。在交易一線監管過程中,上交所及時優化交易監管方式,一是不再采用口頭提醒等“窗口指導”方式,嚴格慎用暫停賬戶交易等監管措施;二是對過度投機炒作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主要以向會員發送風險提示函的形式,要求會員向投資者提示二級市場交易風險;三是對明顯涉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事中及時采取自律監管措施,并及時向證監會上報案件線索;四是加強市場監測分析,密切關注市場情緒,建立并完善了適應市場形勢變化的動態監管機制。
下一步,上交所將著力優化交易一線監管制度,努力為投資者營造公平有序的交易氛圍。結合當前市場形勢,立足于交易場所的自律管理定位,堅持基于監管規則、以市場自我調節為主、監管引導為輔的原則,審慎評估并適度調整交易監管相關措施,避免影響干預正常交易行為;充分尊重投資者的自主交易權,把握好交易監管的力度和節奏,增強交易監管工作的可預期性和適應性。同時,繼續強化一線監管履責,對于明顯涉嫌市場操縱等各類證券違法違規的行為,上交所還將采取必要的監管措施,精準打擊制止,做好最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行使公平交易權利的守門人。
上交所特別指出,交易監管工作的不斷優化,目的是促進財富創造和資源配置的要素通暢流動。這項工作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回購和并購重組,與鼓勵價值投資、引導增量資金入市等工作一道,構成了近期資本市場系統性工作的各個組成部分。對這項工作不宜簡單認為監管尺度是“松”了還是“緊”了,投資者在合法合規的公平、正常交易得到鼓勵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違法違規行為。
四方面力促價值實現
針對引導更多增量中長期資金入市,上交所表示,從剛剛披露完畢的三季報情況看,上交所上市公司中的實體企業凈利潤保持了同比21%的較高增速,藍籌股集中的上證50、上證180成分股整體業績增速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這說明,一方面,上交所上市公司總體體現了價值創造重于資金博弈、內生增長重于股價表現的特征。另一方面,上交所上市公司總體動態估值進一步下降,處于全球市場相對較低水平,為未來均值回歸過程中的價值發現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實踐價值投資和機構投資者等增量資金入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此,上交所擬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價值實現進程。一是在“滬港通”基礎上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盡快落實“滬倫通”各項準備工作,引導北上資金積極參與滬市公司價值發現,引導國際機構在國際市場參與滬市公司價值發現,并對境內機構發揮示范作用。繼續加強國際市場推介和路演工作,吸引更多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滬市價值發現。二是在交易、會員管理、產品創新等環節,認真梳理業務流程,廢止不必要的監管要求,研究出臺便利各類機構開展滬市上市公司投資活動的措施。配合有關方面,推動降低機構投資者投資成本、財務成本乃至稅收成本。三是積極落實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強化上市公司回購、現金分紅等回報價值投資、中長期投資者的手段,協同有關方面優化紅利指數、回報指數等代表性指數安排。鼓勵和便利優質回報公司開展并購重組,繼續做大做強。四是積極配合稅延養老保險入市試點工作,推動基礎研究,為企業年金、養老金等增量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背景支撐。
上交所表示,將認真落實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的一系列要求,從長期視角思考短期問題,以近期工作促進長遠工作,為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