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A股一樣,香港上市公司年內也掀起了回購潮。據記者使用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本周二記者發稿時為止,今年資金共有194家香港公司進行了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到64.74億港元。單月情況看,上月69家香港上市公司共計回購了4.56億港元;11月1日至6日(截止記者發稿時為止),僅6天時間就共有25家香港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金額達到1872.24萬港元。
不過,從單筆回購情況看,公司的回購規模不算太大。本月單筆回購金額超過100萬港元的共有8家公司,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雷蛇,本月1日回購了313.08萬港元;IMAX China與偉仕佳杰回購額超過200萬港元;其他5家公司是清江國際、威勝控股、時代集團控股、中裕燃氣與21世紀教育。
還有6家公司的回購金額未超過10萬港元,分別是澳洲成峰高教、時富金融服務集團、佳兆業健康、現代牙科、中國金融投資管理,其中前兩家公司回購金額未超過1萬港元。
廣州宅小盟首席分析師吳鍥向記者表示,香港公司的回購多是為了穩定股價,不過由于回購金額太少未能起到明顯的作用,這點適用于全球其他市場,即如果公司采取了大手筆的回購,股價往往會受到提振。另外他表示,回購的效果如何還要看公司自身的業績,如果是公司本身業績較好,此時回購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若業績不佳時回購,提振效果就比較弱。
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指出,歷史上港股回購激增都出現在大盤底部區域,回購激增出現后市場多先小幅反彈,再進入調整,但長期來看回購激增出現時期已處于或接近市場低點。(記者 詹鈺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