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 今年投資市場有多難,從今年來私募清盤數量就可感知一二。格上財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私募行業已清盤的產品高達4045只,創出2014年以來的清盤量新高。其中,股票型私募產品清盤數最多,占比高達55.39%。在當前A股整體流動性處于脆弱的敏感時機,私募基金集中清盤,無疑對市場會產生“雪上加霜”效應。
格上財富數據顯示,2014-2017年,全市場私募產品清盤量分別為782只、1824只、2288只、3572只,但今年前三季度清盤私募產品數量就達到了4045只,不僅超越過往5年同期清盤產品數新高,而且也創出近5年私募產品清盤數絕對量的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前三季度清盤私募產品數量中,股票型私募產品數也創出新高,共清盤了3264只,占今年前三季度所有清盤產品的55.39%。債券型私募產品清盤數較少,今年來才210只,涉及機構80家。
這些清盤私募產品也涉及大量的私募機構。前三季度清盤的4045只私募產品涉及私募機構1942家,平均每家私募機構清盤產品數計2.08只;去年被清盤的3572只股票型私募產品中,涉及到的機構1238家,平均每家私募機構清盤產品數計2.89只。
對于私募基金集中清盤對市場的影響,格上財富在研報中認為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直接導致私募基金產品持有人贖回行為的發生,引發資金進一步從股市撤離,對市場流動性造成沖擊;二是私募集中清盤,尤其是明星私募機構的清盤,會成為輿論追逐的焦點,這將進一步加劇投資者,尤其是散戶的恐慌,嚴重的還會引發股市踩踏。同時,對市場整體而言,會加劇市場因為流動性緊張的惡性循環。因為股票市場不斷下跌,股票型私募基金凈值普遍下跌,發生大量清盤;因為私募清盤,尤其是明星私募的清盤,又會加劇惡化私募產品持有人信心,贖回資金增加,引發更多私募基金集中清盤,導致資金不斷退出A股,進一步加劇A股的流動性不足。
這一點,從清盤產品排名前二十的機構分布就略見一斑。清盤的4045只私募產品中,按機構策略分類分析,最多的乃持股票多頭的機構,前20席中占掉了8席。如果將此8席持多頭策略的機構按規模劃分,管理資產規模在50億至100億元的機構清盤產品數最多,達28只;其次是管理資產規模小于10億元的私募機構,前三季度清盤私募產品數達10只。(正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