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在A股市場持續低迷的2018年,ETF這個曾經的“邊緣品種”卻拉開了發展的大幕。伴隨上證50、中證500、滬深300、創業板等多只寬基ETF強勢“吸金”,相關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快速擴張。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基金公司在ETF市場上的比拼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在少數幾家頭部公司牢牢占據先發優勢的背景下,其他基金公司想要此時入局并實現“彎道超車”實屬不易。
在ETF規模暴增的2018年,頭部產品所形成的“贏家通吃”局面也格外引人關注。以12月3日的成交情況為例,當日一方面有15只指數ETF成交額過億元,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恒生國企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成交額突破10億元;另一方面,不少ETF的單日成交額尚不足1萬元,還有個別產品出現了零成交的情況。
盡管頭部效應顯著,ETF的“吸金潮”仍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入場布局。 (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