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 2018年基金市場中的網紅非ETF莫屬,股市不斷探底,機構客戶和個人投資者不斷對ETF青睞有加。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7日,全市場共成立32只ETF,成立只數已創國內ETF發展14年來之最,2018年可謂ETF大爆發的元年。
中國ETF發展近14年以來,2018年成為ETF發展最快的一年,產品成立只數為歷年來之最。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2009年分別成立4只ETF,2010年迎來ETF布局的快速發展,當年成立達11只;2013年ETF爆發性增長,當年成立達29只,僅次于2018年。2015至2017年,全市場每年ETF成立只數均不低于20只。2018年截至12月7日,全市場成立的ETF已增至32只。
今年ETF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場預期。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ETF規模大發展與震蕩下行的A股密不可分,也進一步彰顯投資者日趨成熟理性,買ETF避免個股踩雷的問題;同時MSCI、富時指數先后宣布納入A股也利好ETF,納入的個股絕大多數為ETF成分股。
目前共有30家基金公司布局ETF,老牌基金公司ETF產品線豐富數量多,并有特色產品。南方、廣發、易方達等每家有近20只ETF。華夏基金旗下是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旗下是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基金擁有市場上最大的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擁有市場上最大、成交量最好的滬深300ETF。
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開始發力,競爭也越發激烈。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布局ETF產品線在系統、人員等方面投入較大,門檻較高,如果綜合考量投入產出比等因素,這一領域儼然已是紅海市場。 (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