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8年12月13日訊 由于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合理充裕水平,12月12日央行公告稱不開展逆回購操作。這是10月26日以來,央行連續第34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繼續刷新央行逆回購停擺紀錄。目前已經臨近年末,業內認為央行此舉或為維穩流動性,目前資金面利率仍然偏低,11月社融也有所回暖,預計年底動作不會太大,春節前后有可能會降準。
央行近期回籠多投放少
除了逆回購外,央行公開市場另一項流動性投放利器——中期借貸便利(MLF)基本“啞火”,11月和本月初到期的兩筆MLF均只被等額續做,沒有形成任何增量資金投放。
此外,根據央行披露,11月末常備借貸便利(SLF)的余額從10月末290億元降到151億元,當中差額是當月SLF到期凈回籠的流動性。11月唯一實現凈投放的是抵押補充貸款(PSL),余額較10月末增加了255億元。但11月還有1000億元央行逆回購到期,沒有被續做。如此一算,央行回籠的多,投放的少。
整體來看,市場流動性仍合理充裕,資金成本仍低,還沒到迫切需要央行投放流動性的地步。12月初以來,銀行間市場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最低跌至2.44%,12月11日DR007回到2.52%,仍低于2.55%的央行逆回購利率。這意味著,市場參與者從二級市場融入資金的價格,甚至比從央行處獲取資金的價格還低,對央行投放流動性的需求不強,央行也就沒有必要凈投放流動性。
12月1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多數開始上漲。僅有隔夜Shior下降3.90個基點至2.4240%。不過7天期、14天期、1個月Shibor分別上漲0.20、0.60、2.60個基點至2.6260%、2.6310%、2.8740%;3個月期Shibor上漲0.20個基點至3.1470。
債券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雖然央行沒有“補水”,但11月份財政存款的變動超出預期。央行在12月11日晚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金融機構財政存款余額出現了下滑,這并不讓人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余額下降超過6000億元,創出有數據紀錄以來歷年11月的最大值。業內認為,當月大額的財政庫款投放,形成了貨幣政策操作之外的另一條流動性供給渠道。
11月份社融也有所回暖。11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5191億元,比上月增加7761億元,在剔除專項債的舊口徑下,新增社融較上月增加8961億元。雖然無論是新口徑還是舊口徑,新增社融均低于去年同期,但較10月份相比,11月份社融明顯回升,這雖然有11月工作日較多的季節性因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寬信用政策效果的顯現。
頂點財經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陽指出,11月表外融資維持自5月以來的減少趨勢,但值得稱贊的是,11月直接融資中的債券融資回暖,表明隨著政府對企業債券融資方面的政策落地,市場對企業債的信心有所增加。
中誠信國際研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的內外環境尚未出現明顯改善跡象,供需兩端均存在放緩壓力,2019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從融資環境來看,雖然受益于貨幣政策邊際寬松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債券融資出現明顯回暖,但表外融資收縮態勢不改,社融同比增速延續下行,信用擴張仍面臨一定阻力,融資環境的改善仍需政策呵護。因此,2019年貨幣政策或將延續穩健偏寬松基調,存款準備金率依然存在一定下行空間,紓困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系列政策有望延續。在此政策基調下,市場利率或仍有下行空間。(吳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