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8年12月18日訊 12月17日,央行公告稱,為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6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與此前一致為2.55%。當天無逆回購到期,實現凈投放1600億元,本周有1200億元國庫定存到期。
暫停期間流動性總體充裕
據悉,這是10月26日以來,央行首次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此次操作結束了長達36個工作日的逆回購暫停。
11月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之時,有機構分析認為,暫停逆回購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收緊,理由包括此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依然處于合理充裕水平等。
整體來看,在央行未開展逆回購操作的這段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保持合理充裕,個別時候處于較高水平,市場資金面持續寬松。如12月14日,除了1年期Shibor(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維持3.5200%未變,其余期限的Shibor均出現上漲,隔夜、1個月、3個月分別上漲13.60、6.60和0.70個基點,報收2.6550%、2.9660%、3.1560%。
目前,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仍是央行開展公開市場操作的目標,央行行長易綱12月13日公開表示,經濟下行時需要略微寬松的貨幣條件,但寬松的貨幣條件要考慮到外部均衡,不能太寬松,如果利率太低,會影響匯率。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在經濟下行周期,要以內部經濟為主,兼顧外部均衡,找到最優平衡點。
易綱還稱,央行正處在從數量調控為主向價格調控為主的轉變過程中,在此過程中數量型調控也用、價格型調控也用。相對于過去,價格調控越來越重要,但受到基礎、機制以及人們思維習慣的影響,數量型調控也很重要。
明年或有三到四次降準
有分析認為,盡管目前銀行的流動性充足,但是季節性效應開始逐步顯現。元旦節日至春節之間貨幣需求有所上升,1個月Shibor已從11月底的2.7%的水平上升到目前2.9%的水平,連續兩周顯著上升;與此同時,隔夜Shibor在上周出現顯著回暖,其水平與1周Shibor較為接近。
此前,12月7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十一期)招投標結果顯示,此次期限1個月(28天)、中標總量1000億元的定存中標利率為4.02%,這比上次同類操作3個月期利率高出31個基點。9月21日3個月期該類操作規模為1200億元,中標利率為3.71%。
國泰君安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重啟逆回購是很正常的,央行接下來也會保持相對寬松適度的流動性,以應付經濟下行壓力和年底流動性偏緊的情況。相信央行接下來將持續開啟逆回購,這意味著短期降準概率會稍微小一些,但他預計,明年央行將開展三到四次的降準。
業內人士分析,市場短期仍然有季節性需求,短期Shibor有望進一步走高。最新數據顯示,12月17日,Shibor普遍走高,隔夜Shibor報2.625%,跌3bp;7天Shibor報2.697%,升1.4bp,3個月報3.164%,升0.8bp。當天,存款類金融機構7天期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DR007)報2.6881%。
此外,當地時間12月18日,美聯儲將召開12月議息會議。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進行年內第四次加息。在市場普遍預期加息將“落地”的情況下,中國央行是否對此作出進一步的反應也是市場焦點之一。(吳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