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累計新增數為523家,相當于去年新增營業部的35%。同時,最近中原證券等5家公司關于撤銷分支機構的申請得到了證監會的核準。行業內人士稱,當前的市況限制了券商擴張的速度,但營業部不會完全被線上業務替代。
14省兩月沒新“開店”
根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截至去年末,證券行業共有10873家營業部;而今年截至11月末,累計有11396家證券營業務,前11個月共計增加了523家營業部,這一增速與去年相比出現了顯著放緩。從地區看,江西、四川、遼寧、吉林等14省已連續至少兩個月無新增營業部,其中青海省全年僅有2月份新增了營業部,數量為1家。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證券行業累計新增營業部數量為1488家,月均增長124家;而今年前11個月,月均新增營業部數量不足48家,10月最少,單月僅增加了20家。
記者周二走訪了深圳數家大中型券商的營業部,發現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非常少。有投顧表示,隨著網絡業務的快速推進,客戶傾向于通過互聯網手段,例如微信或者是QQ來溝通;而由于業務辦理手續的精簡,有不少基礎業務都可以通過券商APP完成,因此“營業部客戶不多很正常”。
部分大型券商的熱門營業部依然保留有叫號機,客戶需要先取號再辦理業務。大戶室也不再是“大戶”專用了。在某中型券商的福田營業部,記者表示想要進行業務咨詢時,投顧選擇在大戶室進行溝通。
今年以來,光大證券、中國銀河、安信證券等十余家券商,獲批的新設分支機構或網點超過了10家。從官網數據看,新增的分支機構多為C型營業部。目前,擴張積極的光大證券營業部數量將接近300家,安信證券、國泰君安超過300家;中國銀河則接近500家,遙遙領先于國內其他券商。
營業部職能無法被替代
在部分券商積極擴張的同時,也有券商主動收縮。日前,監管部門核準了5家券商要撤銷分支機構的批復,包括中原證券、國都證券、東吳證券、華龍證券、中信證券等的撤銷申請。
有券商營業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起,C型營業部就集中出現,主要是基于把控成本的考慮。“在市況不好的情況下券商依然在增設營業部,主要是因為與網上客服相比,營業部能夠為客戶提供更為完善與全面的服務。”該人士指出,線上線下業務應該要形成協同作用,其營業部能夠現場開展不少復雜業務,例如新三板、托管等業務,也能做出很好的品牌展示。“主要營業部依然保留了大戶室,方便一些機構客戶進行業務洽談。”
另有券商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年部分券商“跑馬圈地”過于積極,在行情發生重大變化后,券商態度相對謹慎,但這不代表放棄營業部業務。“實際上,在爭奪客戶、服務客戶時,營業部依然是前鋒隊伍;此外,營業部還肩負著投資者教育、品牌展示等重擔。”他表示,營業部能讓客戶直觀感受到券商的品牌,加強客戶粘性,也能加強客戶對品牌的信賴,這點暫時無法被線上業務取代。
當然,在新增分支機構后,券商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有券商人士指出人才儲備不足是其中的一個問題,而如何盈利是另外一個問題。“雖然C型營業部在成本方面具有優勢,但接下來如何在弱市中獲得客戶信任、實現盈利等需要我們做出很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