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信披違規……2018年,證券監管部門對這些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重點監控與處罰。不少罰單金額多達數億元,甚至幾十億元,頻頻開出的天價罰單對企圖鋌而走險的機構與個人形成震懾。
56.69億元!因操縱妖股,證監會今年對北八道集團開出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罰單。3月14日,證監會稽查總隊向外界披露北八道集團炒作“張家港行”“和勝股份”“江陰銀行”三只次新股,操縱期間累計獲利9.45億元。4月9日,證監會正式公布了三份處罰決定書,做出了“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
牛散王法銅同樣因操縱市場被罰沒近14億元,這是證監會今年對個人開出的最高額度罰款。據證監會11月30日披露,王法銅利用344個證券賬戶,發揮其資金優勢、持股優勢,連續交易如通股份、清源股份和亞振家居,對這3只股票價格進行操縱。
今年以來,證監會以及地方證監局共做出1539項處罰決定,處罰對象包括機構、上市公司董監高、普通自然人等多個主體。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未來將不斷加強監管執法力度,持續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嚴肅懲辦各類觸碰法律紅線的違法行為人,警示市場相關方依法經營、依法從業、依法投資,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秩序,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除了打擊二級市場上的違規交易行為,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監控也是今年監管的重頭戲。截至12月22日,深交所與上交所累計向上市公司發出921份監管問詢函,重點聚焦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大股東減持等信息披露;并完善上市公司風險排查,對上市公司高額商譽、現金流及債務狀況、大股東高比例質押及風險傳導等事項進行了重點關注。
每到年報披露期,高送轉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炒作股價的一大手段,可如今,送股的游戲已經玩不轉了。滬深交所已發布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規定,上市公司報告期凈利潤為負、凈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或者送轉股后每股收益低于0.2元的,不得披露該報告期的高送轉方案。
有業內人士指出,監管不斷發威,旨在倒逼上市公司聚焦經營主業,提升基本面,少講沒用的故事。(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