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多位投行人士處獲悉,備受市場關注的科創板征求意見稿即將出爐,上交所日前已與多家大型券商溝通項目儲備情況。據悉,科創板未來涵蓋的領域主要有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技術服務領域。此外,未來科創板推薦企業是否接受紅籌股、中概股等VIE架構目前尚未有定論。
須滿足四大要求
自去年11月科創板橫空出世以來,關于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所屬行業、條件等的討論就不絕于耳。
根據記者此前獲得的《科創板券商推薦指引征求意見溝通情況報告》,券商推薦的企業需要滿足四大要求:一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技術突破國際封鎖;二是相關技術是企業收入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企業主要收入來源于其技術;三是具有成熟的研發體系、研發團隊;四是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
此外,根據上交所此前和券商的交流情況,重點鼓勵推薦五大領域的企業上科創板:一、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軟件、物聯網等;二、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主要包括船舶、高端軌道交通、海洋工程、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及新材料;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主要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先進節能環保;四、生物醫藥,主要包括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五、技術服務領域,主要為半導體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
東北證券研報顯示,通過對上市券商的IPO輔導項目進行篩選,符合科創板五大聚焦領域的項目共117個。其中,海通證券、國金證券分別以12個和11個儲備項目行業排名前兩位。緊隨其后的是國泰君安、國元證券、申萬宏源和招商證券,儲備項目數量均為8個。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坦言,“如果推薦上科創板的企業不屬于上述五個行業,需要出具專項說明。不過,目前還不是最終版本,但估計推薦的行業大致就是如此了?!?/p>
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科創板注冊制是我國資本市場一次重大的改革,如何能優于新三板、創業板并實現長期有質量的發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從上市要求到投資者門檻再到退市制度等。”
推出影響如何?
記者采訪了解到,大多券商投行已對科創板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包括摸底公司項目、招聘相關人員、召開相關研討會等。多位投行人士表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不會太多,大多是各個新興行業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市場預期科創板最快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一旦推出其影響如何?投資者該如何應對?新時代證券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參考CDR、滬倫通,預計科創板相應制度建設歷時大約在2個月左右;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將以高科技屬性企業為主,參照創業板首批28家企業的數量,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在20~30家左右,合計募資規模500億元左右;參考美股和港股IPO,科創板企業在滿足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后,將由上交所圍繞事先設置的市值、收入等標準對公司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由證監會進行最終核準?!?/p>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監管層在源頭上會把關,選擇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另外也要控制上市數量和融資規模,防止對二級市場造成太大的資金分流作用。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買入公募基金分享科創板的成果,盡量不要自己去炒。
最近兩個月,券商股、創投板塊走勢較強,市場預期其受益于科創板。對此,平安證券資深投資顧問李信軍分析稱,“隨著科創板的推出,有幾個板塊將顯著受益:一是券商,最直接的受益就是投行業務增加,尤其是保薦實力強的龍頭券商;二是創投,有了更好的退出機制,行業估值會顯著提升,重點關注手中優質項目多的創投公司;三是參股企業,特別是第一批上科創板的參股企業,勢必引起市場極高的炒作熱情。”(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