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商界領袖在達沃斯的經濟年會上表示,最令他們感到擔憂的問題并不是全球經濟放緩,而是各國央行將采取何種形式來應對目前的經濟形勢。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周二在論壇上說道:“我最擔心的是央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過緊的貨幣政策將影響市場表現”。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各國央行都采取了非常規性的政策來防止經濟崩塌。直到不久之前,許多國家的央行才剛剛終止危機時所采取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國家的央行將無法應對新一輪的經濟衰退,他們將無計可施。
利率已保持在歷史低位,央行幾乎沒有再次降息的空間,而現在上調利率來阻止經濟衰退可能也已經為時過晚。
瑞士銀行的主席韋伯(Axel Weber)在年會上表示:“我認為唯一一個還有回轉余地的央行只有美聯儲”。
近幾個月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兩國經濟增長放緩,全球經濟前景暗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本周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5%,這已是該組織第二次下調今年經濟增長預期。
參加此次會議的商界領袖們一致認為,央行已無法將利率提高到正常水平。
美聯儲在2018年將利率上調了四次。但根據過去的標準,其基準利率(目前設定在2.25%到2.5%之間)還是非常低。
歐洲和日本的央行情況更糟。歐洲央行的主要貸款利率為0%,而存款利率為-0.4%。在日本,短期利率自2016年以來一直處于負值。
韋伯說:“我認為各國央行仍在觀望”,“但如果歐洲央行今年還不加息,利率正常化對他們來講將變得更難以實現”。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央行都持有大量債務。美聯儲為了降低長期借貸成本,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債務問題。歐洲和日本的央行還沒有開始這一進程。
除了經濟問題,央行還需要面對來自政府的壓力。在一些發展中國國家,如印度和土耳其,政府可以干預央行的決策。在美國,美聯儲則需要面對來自總統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判。
資本經濟(Capital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學家尼爾·希爾林(Neil Shelling)在本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隨著全球經濟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放緩,央行將受到更多來自民粹主義領導人的攻擊”。
希爾林還提到,在政府不斷施壓要求央行刺激經濟的情況下,央行甚至可能成為下一次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
他認為,假如央行向政府妥協,減少對市場的監管或放寬貨幣政策讓借貸變得更容易,都可能會為下一場經濟危機埋下伏筆。(許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