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交活躍度不減,增量資金涌入市場,借力春節后的市場反彈,去年遭遇管理業績“滑鐵盧”的公募基金也打起了“翻身仗”。今年以來,多只偏股型、混合基金年內回報超過了20%,部分中小盤ETF份額持續增長,“吸金”效應十分明顯。
單邊下跌,A股在2018年的糟糕走勢令公募基金損失慘重,偏股型基金業績全軍覆沒幾乎無一飄紅,不少基金甚至出現了30%以上虧損。但在2019年,隨著市場回暖并大幅反彈,公募基金迎來轉折,打起了“翻身仗”。
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漲幅達到14.35%,不少基金管理業績跑贏市場。記者梳理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日,7只基金今年內的回報超過20%,65只跑贏市場;偏股混合基金表現同樣亮眼,37只基金年內回報超過20%,279只基金回報跑贏市場。其中,銀華內需精選、金鷹主題優勢、前海開源恒遠靈活配置收益居前,分別達27.74%、24.22%和24.09%。
公募基金終于在2019年迎來“開門紅”,活躍的市場環境也令ETF基金吸引了大量資金配置。其中,追蹤中證500指數和證券指數的ETF成為了資金配置重點。
市場反彈令多只ETF份額迅速增長。與2月1日相比,在份額增長前10名的ETF基金中,有4只是圍繞中證500指數進行配置,分別是南方中證500ETF、華夏500ETF、廣發中證500ETF和嘉實中證500ETF。截至20日,上述基金份額分別增加了2.14億份、1.34億份、9200萬份和6165萬份。值得注意的是,國泰證券ETF份額增加最大,2月以來的增量達到5.68億份。
中證500ETF規模提升,機構與中小投資者的認購熱情反映出,中小盤股的投資機會已經受到市場認可。不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四季度大熱的創業板ETF反而遭遇了大規模贖回。由于創業板指數近期漲幅明顯,華安創業板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分別遭贖回13.08億份和4.78億份。
面對這樣的市場情況,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內部人士昨日向記者透露,最近市場走勢活躍,樂觀的聲音很多,但公司并沒有大規模加倉,總體來說比較謹慎,后續還要進一步觀察中美貿易摩擦的進展以及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
在把握未來市場的投資機會時,估值合理的龍頭股值得關注。建信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姚錦指出,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很多子行業的景氣程度將不斷提升,一些成熟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將受益,投資者在布局中可以重點關注必需消費品和先進制造業兩條主線。(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