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自1月4日觸底反彈以來,A股主要指數漲超兩成,低價題材概念股行情火爆,低價股數量大幅縮編。據統計,和去年10月19日相比,2元以下A股從66只降為16只,3元以下A股從723只降為290只,5元以下A股從1088只降為580只,10元以下A股從2267只降為1818只……本周以來,滬指3000點爭奪戰打響,低價題材股炒作明顯降溫,不少ST股和績虧股出現連續跌停。業內人士認為,近期A股進入弱勢調整周期,投資者選股仍應以績優藍籌優先。
2元以下個股少了八成
截至3月28日,滬指今年以來上漲20.09%;深成指上漲31.86%;中小板指漲30.51%;創業板指漲30.09%。
記者統計發現,A股市場本輪超跌反彈,低價題材股持續上演逼空行情,熱門題材股連續漲停紀錄不斷刷新,涌現了一大批漲幅翻番低價股,誕生了5G概念的10倍牛股東方通信。隨著一批低價題材股雞犬升天,兩市低價股群體已大幅減少。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3月28日,滬指收報2994.94點,兩市共有3599只A股,以最新收盤價計算,全部A股算術平均價為14.69元,從A股股價分布看,兩市高價股及低價股數量占比相對較少。其中,兩市股價低于2元A股16只,占比0.45%;股價低于5元A股580只,占比16%;股價低于10元A股1818只,占比51%。
去年10月19日,滬指創下2449.10點,大部分A股股價出現歷史新低,當天兩市共有3552只A股,以當天收盤價計算,全部A股算術平均價為10.96元,兩市股價低于2元的A股66只,占比2%;股價低于5元的A股1088只,占比31%;股價低于10元的A股2267只,占比64%。
通過比較發現,截至目前,A股均價從10.96元上漲至14.69元,漲幅為34.03%;其中,2元以下A股減少了八成,在2元以下A股中,共有10只ST股上榜,占比高達62.50%;3元以下個股減少了六成,5元以下A股減少了約一半。
謹防ST等績差股回調風險
3月28日,A股市場震蕩調整,截至收盤,共有15只ST個股跌停,其中ST大控等少數ST股連續跌停。
ST股辨識度高投資者能夠識別,但還有部分連虧兩年公司將被ST,中小投資者也應防范這類績差股風險。通過2017年報和2018年業績快報等公開信息判斷,預計兩市約有20余家公司或將兩年連虧。
凈利潤并非遭遇交易所ST或*ST處理的唯一紅線,凈資產指標也是導致部分公司遭遇披星戴帽的重要誘因之一。以*ST嘉陵為例,雖然公司僅僅是去年一年凈利潤虧損,但由于2018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也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類似公司還有廈工股份等。
此外,還有多只個股由于年報披露時間節點延后,遭遇*ST處理甚至直接暫停上市的風險仍在。
據Wind數據統計,這些公司名單包括中原特鋼、步森股份、人人樂、東方網絡、德豪潤達等20余家公司。其中部分公司進行了大額計提處理;還有部分公司面臨欠款無法收回的尷尬,例如毅昌股份的業績滑坡就與樂視系欠款密切相關。
值得注意的是,一批ST公司可能暫停上市,比如主板的*ST巴士、*ST信通、*ST毅達、*ST凱迪、*ST皇臺、*ST龍力、*ST地礦、*ST德奧、*ST保千等存在可能暫停上市的風險。而創業板公司無退市風險警示制度安排,連虧三年后將直接暫停上市,因此連虧兩年后將在第三年面臨較大的保殼壓力。
深圳新里程董事長賴戌播表示,近期ST股大面積跌停,主要是ST公司基本面太差,部分ST公司面臨暫停上市風險;而一些即將被ST的公司,基金等機構規定不能持有ST股,不排除有機構前期拉抬出貨,市場投資風險同樣非常大,非實質題材ST股后市將震蕩回落。他說,近期A股進入震蕩調整時間,個股活躍但股指上漲空間有限,投資者應精選業績穩增的優質白馬龍頭,遠離和回避ST股和業績巨虧股。(鐘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