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4月9日晚間披露,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7.76%,減持市值超過53億元。受大股東減持消息拖累,4月10日同花順開盤大跌9.23%,隨后迅速封住跌停。這只是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一個縮影,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兩市共有640家公司發布了1300份減持計劃,合計最高減持150.79億股,估算總減持市值約1600億元。
減持市值創近4年最高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至4月10日,兩市共有64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300份減持計劃,合計最高減持股份逾150億股,估算減持市值近1600億元。
數據顯示,大股東凈減持公司股份119億股,凈減持市值超過1000億元。而2018年全年,A股減持數量為209億股,減持市值為2599.97億元。
據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統計,2019年3月產業資本減持額大幅上升,產業資本凈減持265.5億元,2月凈減持123.8億元。而2017年6月減持新規實施以來,A股月均凈減持64.2億元。
按照3月31日的股價估算,2019年3月A股公告擬減持市值約為558.2億元,高于2月的285.1億元。
與歷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股東凈減持逼近2015年,2015年同期共有729家上市公司減持,合計減持市值為1589.05億元。再看2016年、2017年、2018年同期的凈減持情況,則分別有335家、462家、490家上市公司出現凈減持,凈減持市值分別為461.43億元、578.57億元、480.61億元,無論是上市公司家數還是凈減持市值,均低于2019年同期的凈減持數據。
百家公司股東清倉減持
從減持的市值規模看,今年1月1日至4月10日,凈減持市值超過1億元的有145家上市公司,其中凈減持市值超過10億元的5家,分別為同花順、中興通訊、立訊精密、信維通信、同方股份;凈減持市值超過5億元的有24家。
此輪減持潮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大牛股“越漲越減持”。明星股、熱門股在股價翻倍后,紛紛祭出重要股東減持計劃。
比如,年內漲幅近3倍的同花順,4月9日拋出了大股東減持計劃,減持市值逾50億元。今年以來,股價暴漲的東方通信、順灝股份、龍津藥業、風范股份等在股價大漲后,大股東或高管紛紛拋出減持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了減持計劃的600多家公司中,93家上市公司擬清倉式減持。
從股權比例來看,鵬鷂環保的清倉式減持規模較高,共有3名股東計劃清倉,合計將減持公司總股本的36.24%,估算減持市值18.09億元。
1月3日,鵬鷂環保股東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和衛獅投資有限公司發布減持計劃,分別擬減持占公司總股本的19.47%和10.98%,占其各自持股的100%。
4月2日,華英農業公告稱,公司第二大股東深圳盛合匯富二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擬對所持股份全部減持。盛合匯富二期持有公司5063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48%。
大股東減持負面影響大
如何看待大股東減持潮?對A股市場有何影響?
深圳新里程董事長賴戌播認為,減持潮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多經歷了大漲的公司都有大比例的股權質押,半年前經歷過的可能被強平的風險后,在一個比較好的價位將股票賣出可以減輕股權質押的壓力和被平倉的風險;二是表明這些股東、高管對未來三到六個月的行情并不看好,或者說目前的股價存在階段性的泡沫。他表示,減持潮一定會對股市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歷史上每一次大的減持潮后股票都會有明顯的下跌,因為上千億元的大股東減持過后,市場需要真金白銀承接,這會分流市場資金并對資金面構成明顯影響。他提醒投資者特別關注、高度重視減持潮。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大股東減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股東的資金鏈會比較緊張,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的時間里,是比較集中的現象。如果是產業投資,大股東的其他產業會面臨成本上漲等困難;如果是財務投資的話,問題也會比較嚴重,資金鏈困難的話,融資也比較費勁。無論是產業投資還是財務投資,機構都需要有持續經營的能力。在目前股權質押風險還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會有減持的需要。“二是股價上漲,為產業投資和財務投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投資兌換機會。三是有些股東認為目前的投資達不到投資預期,轉而投資其他的機會。可能覺得目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盈利性、投資回報等不是最優選擇”。他說,減持的情況可能還會比較多,趨勢還是會延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