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站在四年后的時間節點,評價協鑫新能源(00451)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答案是:變革的開始。
3月28日晚間,這家目前全球第二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發布了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其中的幾組核心數據值得關注:
A.總營收56.3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43%;毛利37.43億元,同比增長41%;經調整凈溢利11.60億元,同比增長14%;
B.光伏總裝機容量約7309兆瓦,同增約22%;光伏電力銷售量約78.30億千瓦時,同增約46%。
如果將這一張報表代入過到往三年協鑫新能源的發展中,會發現,多個數字增長均創歷史新低。特別是光伏裝機容量增長,在過往2015-2017年三年里,這個數字分別為:167%、114%、70%,而2018年直墜至22%。
不僅僅是光伏裝機容量增長創新低。在3月28日晚間同一公告的,是其將三個電站55%的股權出售予中國電力(02380)旗下的五凌電力。時間在往前追溯,2月1日協鑫新能源出售了4個光伏電站的100%股權,總代價4.2億元;2018年10月24日,將兩個光伏電站約80%股權,作價3.06億元出售予中廣核太陽能。
短短的一年間發生了什么?難道僅僅是為了實現年初提出的降負債目標嗎?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降負債僅僅是一個微小的切面。如果結合在過去一年的動作、斬獲的獎項、高管層對外的發聲等,會發現,協鑫新能源正在開啟成立6年來最劇烈的變革:顛覆過往單純光伏電站的開發模式,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支持下,運維業務全面上云,目標成為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發電服務商。
這一切像極了5年前的微軟。從戰略轉型,到業務轉型,再到管理轉型,協鑫新能源像微軟一樣,在艱難的取舍之后試圖拿到了未來時代的船票。
但這樣的轉型,所有人都看到了嗎?
財報的秘密
伴隨著2018年年報的披露,協鑫新能源(00451)吹響了降負債和轉型的號角。
從裝機容量上看,2018年協鑫新能源國內新增裝機容量約1269兆瓦,加上位于美國俄勒岡州的約50兆瓦電站項目,總新增裝機容量僅為1319兆瓦。
這與過往三年風馳電掣形成鮮明對照。2015年,協鑫新能源光伏總裝機容量達到1640兆瓦,同比增長167%;2016年該數字直接翻倍至3516兆瓦,同比上升114%,首次躍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中電投旗下的黃河上下游水電;2017年更達6吉瓦,較2016年大幅攀升70%。
2018年全年增速的急剎車,最大的要因,即源于國家531光伏新政,亦源于協鑫新能源自身的戰略轉變。
協鑫新能源方面上半年集中完成大部分的開發建設,讓項目取得調整前電價,成功維持回報,而下半年則以”降負債”、保障現金流為首要發展目標。
數據顯示,2018年協鑫新能源的收入主要包括電力銷售及相關電價補貼(即政府補貼)約56.32億元,而2017年該數據為39.42億元。此前的2018年11月23日,協鑫新能源已獲得9.9億元的第七批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
但總共約有近50億補貼的拖欠,使得協鑫新能源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
作為對應,協鑫新能源2018年加快落實:1)重資產向輕資產轉型;2)國內向國際化轉型;3)自營向戰略合作轉型。
2018年10月24日向中廣核出售兩大光伏電站即是向降負債和向輕資產轉型的重要舉措之一,彼時斬獲金額總計3.06億元。2月、3月再出售6個光伏電站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分別收獲4.2億元、2.46億元,5個月內總計回收9.72億元。
出讓之后,此些項目負債不用再并表,而通過引進國企及與國企合作,在未來的項目開發及貸款置換上,協鑫新能源即可以獲得低成本的資金。智通財經APP同時獲悉,協鑫新能源也在積極引進策略投資人,以有效降低公司負債率。
在債務期限結構方面,通過運用5-10年長期融資租賃取代短期建設基金,協鑫新能源為項目爭取到了更低的利息以及更長的資金使用時間。報告期內,五年期以上的借款占新增融資約86%,降低了資金流動性風險。
事實上,5%是民企與國企的融資成本分水嶺,而8%通常是超級民企與一般民企的成本分界線。依照可再生能源補貼的拖欠大背景,加之企業的負債水平,協鑫新能源依然能夠拿到6%左右的融資成本,體現市場對企業質量的認可。
根據協鑫新能源的目標,其最終負債率將降至70%左右。如果不出意外,通過多元化且創新的融資模式,協鑫新能源2019負債率可降至75%。
除卻降負債“節流”外,協鑫新能源注重開源,即降低光伏電站的造價、提高電站的運營效率,一增一減之間,提升了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和收益率。
數據顯示,2018年協鑫新能源自主開發光伏電站比例由此及2017年的79%提升至2018年的83%,造價由6.3元/瓦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5.7元瓦,而運維成本下降了解5%達到3.8分/每千瓦時。
轉型:業務全面上云
上述年報的數據,僅僅是協鑫新能源轉型的一些冰冷數據,但如果細數過往一年里該公司出現的高頻詞,“智能運營”、“能源互聯網”成為全年的主題詞。
在過去的一年中,協鑫智能運維平臺——“協鑫智維”獲得了兩大獎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18年度電力創新獎”二等獎、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全國電力行業創新成果一等獎,此兩大獎項均是全國電力行業最權威的獎項之一。
具體而言,“協鑫智維”是一個光伏智能運營云平臺,包含AGC/AVC、調度電話、視頻監控、無線手持終端、無人機巡檢等子系統。該智能運營云平臺是協鑫新能源的專業化私有云中心,基于云計算思想的軟件底層設計,保證了多電站數據和管理高度融合,并具有數十吉瓦級的高擴展能力,完全適配公司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高速增長的需求。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協鑫智維”已在協鑫新能源自持的7.2吉瓦電站中得到普遍運用。2017年以來,協鑫新能源憑借“協鑫智維”,對外推出了光伏電站運營服務,承接的代運維電站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并已開始成為其主要的新增利潤發動機之一。
目前來看,協鑫新能源的主力業務已切成兩塊:繼續開發新的光伏電站;擁抱大數據和互聯網,數據全面上云。
數據來源:富途證券
如果將協鑫的這一轉型作為對標,即發現其與5年前的微軟極為相似。5年前微軟是第三任CEO納德拉將微軟業務做了切割:保留原有的WINDOWS業務;移動化,全面擁抱云計算。如此經過5年的變革,將其軟件應用于像無人機這樣的物聯網設備,支持云服務公司,并改進其企業軟件。
5年后,微軟成就了IBM“大象起舞”之后的又一個轉型神話——從2014年2月4日到2019年3月28日的整整5年間,微軟的市值上漲了6倍,近萬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亞馬遜、谷歌和蘋果!
協鑫新能源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早在2016年,其將通訊技術融合進光伏電站,規模使用PLC和無線4G LTE技術,開啟智能運維的時代。
2017-2018年,隨著要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和進一步精細化的電站管理和監控的需求,協鑫和通信巨頭華為深化戰略性合作,包括智能跟蹤支架融合、智能IV診斷、離散率分析等,全面適應各種場景。
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已在實踐中有所呈現。2018年1月至11月,在相較去年同期光照輻照量整體降低的情況下,協鑫智能運維平臺——“協鑫智維”管理的光伏電站發電量反而提升2.4%,而2.4%就是利潤。
與此同時,協鑫新能源在全國構建了五大區域運營中心,利用云數據平臺將管理模式扁平化,最終將人工成本在光伏電站運維總成本中占比降至35%,而此前業內這一數據近50%。
通過如此的數字化轉型,協鑫新能源加速光伏電站度電成本(LCOE)降低。在光伏業界,協鑫在多個場合提出,2019年中國將可以實現光伏平價上網。
就未來而言,這樣的轉型有兩大助攻利好: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解決;光伏大擴張。
以前者為例,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第八批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今年上半年或將開始申報,此次將列入2018年6月30日之前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由此解決超過1200億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問題;此前國家能源局會議透露的信息,2020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目標或將擴容至250GW至270GW,較之2018年9月份165GW的總裝機容量高出85-105GW。
變革,就如同重塑一尊雕塑,事后看似精準的手起刀落,在當初往往意味著艱難的取舍。面對未來全球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服務商目標的達成,協鑫新能源要做好時刻變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