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4月29日訊 (記者 陳燕青)一則有關松綁擬IPO企業隱形門檻、IPO將提速的傳聞26日在市場上廣泛流傳。受此消息沖擊,26日A股繼續下跌,滬指跌破3100點關口,單周跌幅高達5.64%。
對此,多位投行人士表示,IPO存在邊際放松的可能。證監會27日表示,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審核,審核政策沒有新的調整,主要從公司治理、規范運行、信息披露等多個維度對首發企業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審核進度服從質量。
證監會稱,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繼續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增加市場可預期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前,市場曾流傳監管層對擬IPO企業窗口指導,要求“近三年凈利潤總和不低于1億元,主板、創業板最近一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8000萬元和5000萬元”。
然而,根據記者獲得的文件,監管層近日開會表示,將放寬擬IPO企業的盈利條件,明確發行審核中不存在主板5000萬元、創業板8000萬元的隱形財務標準,并放寬對企業業績波動性的要求,不再強調連續增長。
去年由于A股大跌,新股發行、審核速度以及過會率都有所降低,各大券商的投行業務都苦不堪言,尤其是中小券商。消息一出,引發了投行業的一片亢奮聲。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對記者表示,“此前對擬IPO企業的確有盈利方面的窗口指導,如果不達盈利要求,可能被否的概率會比較大。不過,也并非所有未達盈利門檻的企業都無法過會。”
記者注意到,25日過會的德恩精工其凈利潤就低于5000萬元,且最近幾年凈利潤持續下滑,這從側面似乎也印證了傳聞。
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德恩精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5320.81萬元、5064.31萬元和4960.56萬元,呈逐年遞減趨勢。
除放寬盈利條件外,監管層還表示,下一步將加快IPO、再融資審核速度,確保每周至少4家IPO企業批文;保障審核質量,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對關鍵問題,在初審會階段予以落實,給予發行人明確預期;對于非傳統制造業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包容性。
4月19日晚,證監會核發了4家公司的IPO批文,創近一年的單周新高。不過,4月26日晚,證監會只核發了鴻合科技、福蓉科技、惠城環保等3家公司的IPO批文,并非如文件中所說的“每周至少4家IPO批文”。
盡管新股發行似乎并未提速,近期IPO過會率卻明顯提升,3月8家擬IPO企業上會7家過會,4月以來13家上會12家過會,如此高的過會率與去年六成的過會率可謂是天壤之別。
文件還顯示,監管層將放松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用途的監管,要求發行部進一步研究放寬對企業募投資金投向的監管,由企業自主決定募集資金的用途。
從監管層27日的表態來看,只是再次重申“新股常態化發行”,并未提及發行數量,同時稱審核政策沒有新的調整。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今年A股市場回暖,IPO審核有所提速也在情理之中,但監管層對新股審核不應放松,而新股發行的提速還是應考慮市場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