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6月25日訊 (記者陳燕青)本周一,*ST華業跌停,報收于0.86元。截至目前,該股已連續12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這意味著如果未來8個交易日公司股價仍低于1元,將會成為繼中弘股份之后的第二例“面值退市”股。
根據規定,一旦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1元,交易所有權終止公司股票上市。去年11月8日晚,深交所做出決定,確定了中弘股份因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票面值退市,成為A股第一家“1元退市股”。
自4月30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復牌交易以后,*ST華業一路跌停,目前公司總市值僅有12.21億元。相比4年前300多億的市值,可謂是天壤之別。
資料顯示,*ST華業原為華業地產,原來主要從事的是房地產業務,2015年6月更名為華業資本,開始向包括房地產、礦業、醫療、金融四大業務板塊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轉型。
去年9月,公司更是因百億醫療應收賬款債權“大騙局”而爆雷。這一“黑天鵝”事件,讓該股在短短12個交易日累計下跌58%。
至此,公司危機全面升級,此后不斷爆出債務違約、實控人暫無法回國、控股股東質押股遭強平、董事涉嫌詐騙被刑拘、控股股東股權被法院輪候凍結等諸多利空。
公司去年業績也慘不忍睹。去年公司營收48.87億元,虧損額高達64.38億元。此外,公司多個債券違約:繼去年涉及本息5.36億元的“17華業資本CP001”違約后,今年6月4日,“16華業02”無法按期兌付兌息。
雖然*ST華業股價持續下跌且瀕臨退市,但受限于減持新規,其大股東所質押股票雖然爆倉卻無法大規模在二級市場被賣出。
截至一季度末,*ST華業的股東戶數為7.24萬戶,其中不乏機構踩雷。一季報顯示,中證金持有2716.8萬股,香港中央結算公司持有2237.17萬股,中央匯金持有1628.45萬股;此外,興全睿眾華業資本二期分級特定多客戶資管計劃、鵬華資產金潤24號資管計劃、中證5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分別持有1623.85萬股、1556.76萬股和1202.22萬股。
除了*ST華業外,目前華澤退、眾和退、退市海潤、*ST雛鷹、金亞科技等5只個股也已跌破面值,變成“仙股”。不過,前面三只個股此前已進入退市整理期,而金亞科技早已停牌,*ST雛鷹已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相比之下,*ST華業退市風險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