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6月28日訊 (記者陳燕青)證監會27日晚宣布,當日上會的科博達技術、小熊電器首發獲通過,而警翼智能、上海奕瑞首發被否,這也是今年以來罕見的IPO過會率僅50%的情況。至此,今年以來IPO被否公司家數達9家。
值得一提的是,6月20日上會的5家擬IPO公司中有兩家被否,分別為生泰爾和申菱環境。也就是說,短短一周時間就有4家公司IPO被否。
此前,過會率連續7周100%曾經備受市場關注和質疑。進入6月,上會的公司有17家,其中5家被否,過會率僅七成。由此可見,IPO審核有趨嚴的態勢。
從被否的公司來看,發審委質疑申菱環境獲得的補助金額較高、應收款項余額逐年增加,占收入比重較高且逾期金額也逐年增加以及公司及實際控制人之一崔穎琦及監事會主席歐兆銘涉及多起受賄罪案件,公司最終被否決。值得注意的是,協助公司本次IPO發行的會計事務所是深陷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的正中珠江。
生泰爾則因為毛利率逐期下滑、原材料供應商數量較多且集中度不高,部分供應商為個人、農村合作社等主體等問題,最終被否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今年以來IPO過會率的回升,近期一批IPO企業集中在6月底申報,共有22家。公開資料顯示,6月14日有4家,6月21日高達18家。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從監管層關注的問題來看,毛利率、關聯交易、內控制度等是其關注的焦點,預計監管層對新股的審核不會放松,此舉也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北方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分析稱,“由于上一屆發審委的嚴格審核,相當部分擬IPO企業被否、主動撤回材料,使得IPO排隊企業明顯減少。今年雖然過會率比較高,但是上會企業僅42家,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09家。過會率較高一是因為整體的擬IPO企業質量提升,二是發審委也加強了上會前的審核和窗口指導。”
今年4月底,市場曾傳出監管層將松綁擬IPO企業隱形門檻、IPO將提速的傳聞。隨后證監會稱,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繼續保持新股常態化發行,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增加市場可預期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安永最新發布的報告稱,上半年A股市場新股發行持續平穩,預計共有64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604億人民幣,IPO數量同比增加2%,環比數量與籌資額增長52%和33%。科創板企業上市將推動下半年A股IPO市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