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8月20日訊 (記者陳燕青)*ST雛鷹成為第二家因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公司。深交所19日晚宣布,7月5日至8月1日,*ST雛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1元)。為此,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并自8月27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期限為三十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資料顯示,雛鷹農牧2010年9月15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債務危機爆發前,它還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擁有糧食貿易、飼料生產、良種繁育、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終端銷售、線上業務等完整產業鏈體系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一度風光無限。
然而,去年中以來,公司接連爆發債務危機,*ST雛鷹這個曾經被稱為“養豬第一股”的生豬養殖大戶開始隕落。去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5.55億元,同比減少37.6%;公司去年更是巨虧38.63億元。今年公司業績并沒有好轉,其一季度虧損達11億元。
股東人數方面,截至一季報,雛鷹農牧股東人數為18.42萬人,較去年年底增長近兩成。
去年11月8日,A股史上“面值退市”第一股正式誕生。因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中止上市決定。記者梳理材料發現,*ST雛鷹退市與中弘股份類似,都是因為其上市之后多次高送轉。正是由于不斷的高送轉,導致公司股票不斷被除權,如今更是因為低于1元而退市。
除了中弘股份和*ST雛鷹,*ST華信將成面值退市第三股。*ST華信18日晚間公告稱,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面值,19日起停牌,深交所自公司股票停牌起十五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數據顯示,截至19日收盤,A股共有*ST雛鷹、*ST華信、*ST華業、*ST大控、*ST印紀等5只股票股價低于1元面值。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應警惕低價股風險,應該摒棄炒低炒差的投機思路,果斷回避ST股及*ST股,對于存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投資者參與其中的風險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