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8月26日訊 (記者陳燕青)受先行示范區和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消息刺激,A股深圳板塊上周走勢強勁,部分個股如深賽格連續5個漲停,遠遠跑贏大盤。專家認為,借助資本市場,深圳本地股將再迎擴容和壯大的良機。未上市國資公司將加快上市速度,已上市公司也有獲得優質資產注入的可能。
《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日前獲批。方案提出,深圳將從九大方面進行39項試驗探索。本次綜改試驗的主要目標是,到2022年,在國資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深圳市屬企業總資產達到4.5萬億元,資產負債率保持在65%以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000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000億元,凈資產收益率位居全國領先地位。推動85%以上的國有資本聚集到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
記者注意到,推動國有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成為綜改試驗的重頭戲。根據方案,到2022年,深圳將力爭實現每家市國資委直管企業原則上控股1家以上上市公司。
根據統計,深圳國資委目前共有25家直管企業,控股上市公司27家。其中,屬于商業類國企的上市公司包括沙河股份、深圳能源等(見表1)。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深圳國資委旗下最大的直管企業,深投控旗下一共控股10家上市公司,包括國信證券、深深房A、深圳國際等(見表2)。
不過,深圳國資目前仍有10家直管企業旗下沒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深圳水務、深圳巴士、深創投、免稅集團等(見表3)。
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麗莎對記者表示,“深圳要積極運用資本市場,推動一些未上市的國資公司加快上市速度,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此外加大已上市公司的資產注入力度。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深圳國資未來可能會通過IPO、并購重組、資產注入等方式來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比率,同時借助資本市場來做大做強。尤其是一些還未上市的國資控股公司,將加快其上市進程?!?/p>
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私募人士分析稱,“從行業來看,金融、科技、地產等行業的深圳國資公司機會較大,尤其是一些業績一般但大股東實力較強的公司,可以通過業務整合和資產注入來提升相關公司的業績?!?/p>
中信證券建議投資者從三方面布局投資:一、深投控目標世界500強,打造全牌照金控平臺+淡馬錫式戰略產業投資,關注其并購舉動。二、深圳國際、深特發為雙百行動試點,分別是基礎設施、科技產業的優質企業代表,關注業務整合、混改深化。三、非“一體兩翼”的地產領域有多家上市平臺,或進行資源重組,建議關注:國信證券、深高速、特發信息,深物業A等。
表1 深圳商業類國企部分上市公司
沙河股份、深圳能源、深圳燃氣、農產品、深賽格、天健集團、深振業A、深糧控股、特發信息、深圳機場、鹽田港、深物業A、深紡織A、特力A、中新賽克、科陸電子、建科院、麥捷科技、通產麗星、深圳國際、灣區發展
表2 深投控控股的10家上市公司
國信證券、深深房A、怡亞通、深高速、深物業A、通產麗星、天音控股、深紡織A、深圳國際、灣區發展
表3 深圳國資旗下尚無控股上市公司的直管企業
深圳水務、深圳巴士、東部公共交通、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院、深創投、鯤鵬股權、特區建發、人才安居集團、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免稅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