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除了*ST長生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半年報之外,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已悉數收官。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依然保持穩健增長,近六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增長,科創板新上市的28家企業業績格外吸引眼球,整體增速超過兩成。
A股盈利總額超2.1萬億元
日前,滬深兩市3679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了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3.51萬億元,同比增長9.32%,實現凈利潤2.14萬億元,同比增長6.5%。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了3.05%和7.39%。
在業績增速方面,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2019年上半年,2108家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57.2%,其中增幅超過100%的有450家,增幅在50%-100%之間的有305家,增幅在50%以內的有1353家;在1571家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公司中,287家降幅超過100%。
分行業看,農林牧漁、非銀金融、國防軍工、綜合和計算機五大行業凈利潤增長速度最為突出,位居前五位,今年上半年分別增長了79.37%、62.8%、41.35%、38.74%和35.15%。相比之下,資源品行業與汽車行業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分板塊看,主板企業業績穩健增長,中小創企業凈利潤下滑明顯,新開板的科創板業績增勢亮眼。在凈利潤同比增速方面,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科創板分別為8.83%、-3.45%、-21.29%和25.30%。
龍頭企業增勢穩健
面對經濟轉型升級壓力,A股上市公司整體依然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增長態勢。一系列數據同時顯示出,各個行業呈現出不同的景氣度,盈利態勢明顯分化,龍頭企業在經濟波動中表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與抗風險能力。
據招商證券研究顯示,在2015年左右時,中小盤股的盈利增速一直快于藍籌股;但2016年以后,二者盈利增速差逐漸收窄,藍籌風格逐漸占優;在2018年末,滬深300板塊的盈利增長突破中證500和中證1000板塊的增速,并且一直持續至今,利潤向行業龍頭集中的效應十分明顯。
對于集中了大市值上市公司的滬市主板來說,龍頭公司盈利能力表現穩健。數據顯示,市值100億元以上的472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較快增長,同比增速均為11%,高于整體水平。
上交所表示,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取得如此成績,是滬市優質藍籌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這些企業夯實主業,優化經營,抗風險的“韌性”有所提高,起到了滬市市場壓艙石的作用。
在創業板方面,龍頭效應也十分明顯。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溫氏股份、樂普醫療、智飛生物是創業板上半年凈利潤體量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盈利均在10個億之上,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分別達到了26.57%、130.79%、50.76%、42.68%、68.08%。
科創板業績一枝獨秀
今年7月科創板正式推出,新上市的成長型科技公司在受到市場資金青睞的同時,也交出了亮眼的業績答卷。
上半年,科創板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28家企業合計實現營收329.63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凈利潤45.6億元,同比增長25%。在扣除體量較大的中國通號后,其余27家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7%、38%。
在個股方面,航天宏圖、睿創微納營收增長超過一倍以上,分別為282%、119%;嘉元科技、瀚川智能、睿創微納凈利潤實現翻番,分別為257%、124%和103%。
科創板業績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持續的高研發投入。28家科創公司研發費用占收入比平均為13%,遠高于傳統行業上市公司,顯示出鮮明的“科創底色”。5家公司研發費用占比超過20%,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最高的3家公司虹軟科技、航天宏圖、微芯生物,分別達到34%、32%、27%。
值得關注的是,深市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989家,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等領域,這些公司同樣具有較強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深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上半年共投入研發資金1301.32億元,同比增長30.21%,為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科技企業的業績表現已經有周期出現拐頭向上的跡象,在研發投入加大和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新興行業已經開始釋放業績,5G及相關應用、物聯網、汽車智能化、人工智能等行業是下一次科技周期的主要推動力,盈利能力相比目前有望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