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09月23日訊 (記者陳燕青)種種跡象顯示,創業板改革有望提速。近日有消息稱,監管層正加快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制度。業內預計,創業板未來有望實行注冊制,創業板重組上市即將破冰,改革提速將利好創業板。
記者注意到,今年高層頻頻表態支持創業板發行、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改革。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一時間引發市場熱議。
6月20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一個重要修改,就是擬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不過目前具體細則還未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組辦法宣布將修改后,多家創業板公司聞風而動。
7月10日,吉藥控股率先嘗試收購同行業標的修正藥業,最終告吹;8月12日,山鼎設計宣布籌劃轉讓30%股權給華圖教育旗下的華圖投資,被解讀為意在借殼;9月16日,達志科技宣布擬易主衡帕動力,新東家是威馬汽車的核心人物之一,被解讀為威馬汽車有意借殼。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預計,“此前創業板不允許借殼,但從重大資產重組辦法修改來看,高新技術及戰略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可在創業板重組上市,這意味著借殼將放開。細則最快年內將出臺,這對于創業板公司來說無疑是利好。未來創業板也有望逐步實行注冊制,一些未盈利企業、同股不同權企業都有望上市?!?/p>
在現有的創業板上市條件中,相較其他板塊要求更為寬松,包括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于2000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等。
不過,與科創板相比,創業板對IPO公司的凈利潤要求依然較高,且其發行市盈率并非純粹意義上的市場定價。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稱,“如果實行注冊制,這會讓更多科技類企業登陸創業板,從長遠看利好創業板。未來創業板如果實行注冊制,將有助于深圳將科技優勢與金融結合,從而使其科技創新的優勢發揮得更明顯?!?/p>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科創板為創業板推行注冊制起到試驗田作用。一是放寬上市門檻,允許暫時虧損但發展前景、成長性較好的科創類企業上市;二是鼓勵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的、有科技含量的公司申請創業板上市。
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逾36%,明顯跑贏滬指、深成指等其他指數,一掃去年的頹勢。
創業板的走強與業績改善不無關系。去年因為大量商譽減值計提,創業板凈利潤大幅下滑逾六成。今年創業板業績明顯改善,剔除樂視網的影響,創業板上半年凈利潤降幅僅為5%,二季度凈利潤環比持續回升。數據顯示,上半年有685家創業板公司實現盈利,占比近九成;448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近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