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1月13日訊 (記者陳燕青)今年以來,A股市場有所反彈,兩市再融資規模也有所增加。根據WIND統計,按發行日計算,年內再融資規模突破萬億元,同比增長逾兩成。
截至11日,年內股權融資金額合計1.226萬億元。具體來看,年內IPO募資1748億元,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債等股權再融資合計1.05萬億元,已超出去年全年的9455億元。
其中,年內增發募集資金4847.6億元,配股募集資金133.9億元,可轉債募集資金2249.3億元,可交債募集資金728億元,優先股募集資金25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IPO募資1748億元,已超出去年全年的1375億元。最近兩個月IPO明顯提速,也是導致市場出現調整的其中一個原因。
根據統計,年內增發募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16%,可轉債募資規模卻同比暴增近三倍,而優先股募資也同比大增1.4倍。
根據統計,年內共有13家公司定增募資規模超百億元。其中,萬華化學、云南白藥、雙匯發展、世紀華通、中信特鋼位居前五名。不過,上述五家公司大多為整體上市,如云南白藥通過換股形式對白藥控股實施吸收合并。
可轉債方面,銀行股是發行的大頭。其中,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位居可轉債發行規模前三名,募資均超過200億元。
銀行股同樣是優先股的發行主力軍。如交通銀行擬募集資金不超過450億元、民生銀行募資不超過300億元、中信銀行募資不超過350億元,另外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募集金額分別不超過49億元和50億元。
對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分析稱,“由于之前的減持新規,導致定增解禁后拋售周期拉長,再加上定增價折扣率不大,因此定增對于很多公司來說難度較大。”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相對于增發和配股來說,可轉債發行流程較短,融資也更為便利,因此不少公司選擇發行可轉債。
上周末,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此次修訂包括定增解禁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受減持規則限制、定增價格由九折調低為八折等內容。
對此,開源證券中小盤分析師任浪指出,“本次修訂對再融資的供需兩端進行了全方位的大松綁,作為再融資的核心品種定增將加速回暖,直接融資將迎來黃金時代。本次政策修訂后定價定增的折價率有望大幅提升,高折價套利機會凸顯。”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隨著再融資政策的修訂,未來增發規模有望回升,一些定增項目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賺錢效應,有利于市場的活躍。”
“隨著新規的推出,明年定增規模有望回升,”上述北方券商投行高管表示,“未來再融資的方式將繼續多樣化,預計增發和可轉債將成為上市公司主要的再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