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2019年11月19日訊 (記者陳燕青)自滬港通正式開通以來,如今已滿5年。根據WIND統(tǒng)計,截至上周末,北上資金最近5年凈流入A股8828.38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4807.22億元,深股通凈流入4021.17億元。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交易。回首五年來兩地互聯(lián)互通的發(fā)展歷程,滬港通和深港通均實現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持倉規(guī)模和成交占比逐年提升,為兩地股市注入了新鮮活力。
數據顯示,北上資金目前持股占比由2014年的0.16%提升至1.45%。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凈流入額已達2411.05億元。與此同時,北上資金的成交也逐漸提升。今年以來,北上資金成交額已達8.47萬億元,成交占比由2014年的0.23%達到如今的7.58%。
從板塊來看,大消費是北上資金持續(xù)偏好的板塊。自開放以來,北上資金就青睞食品飲料,持股倉位始終位居榜首,同時家用電器、醫(yī)藥生物、銀行和非銀金融也持續(xù)受到北上資金的青睞。
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前五大重倉行業(yè)集中分布于消費和金融板塊,倉位占比達近六成。從整體持倉來看,北上資金重倉的前20大標的覆蓋了消費與金融的龍頭,其中白酒(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和白色家電(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海爾智家)重倉股名單覆蓋了前三。
滬深港通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得三大國際指數開始納入A股。近年來國際三大指數相繼納入A股,得益于互聯(lián)互通機制。以MSCI為例,其納入標的范圍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該標的是否屬于滬深港通標的。
盡管近期A股走勢整體不佳,但海外機構依然看多A股。剛剛公布的三季度持股數據顯示,美國最大對沖基金橋水三季度繼續(xù)增持幾只中國基金。橋水對中國大盤ETF的持倉從3063.1萬美元增至3420.8萬美元,持倉增加14.33萬份;對MSCI中國ETF的持倉市值從2974.6萬美元增至3380.1萬美元,持倉增加10.23萬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滬港通開通5周年之際,傳來一個重要消息:管理資產高達6000億美元的美國聯(lián)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決定投資包括中國上市公司在內的國際指數基金,充分顯示A股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的青睞。
對此,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對記者表示,“外資規(guī)模與日俱增。截至2019年三季度,外資持股總規(guī)模已經達到1.77萬億元,直逼國內主要投資機構持股水平,外資、公募和險資逐步呈現三足鼎立之勢。近年來,北上資金在其重倉行業(yè)中話語權顯著提升。消費板塊獲得巨大增量資金,外資的話語權顯著增強。截至目前,國際三大指數納入A股因子僅為20%左右,尚處于初級階段,未來外資持股規(guī)模有望繼續(xù)增加,外資話語權依舊具備巨大提升空間。”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稱,“A股已成為外資競相流入的市場,體現出他們對一些優(yōu)質股票的看好及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信心。未來A股的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并且外資進出A股的通道已經完全打通,所以外資對A股的配置將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