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訊】(記者 鐘國斌 周夢榕)創業板20%漲跌幅改革后,低價股表現瘋狂,第一妖股12天11漲停暴漲500%,更有成交額開板11年來首次超過滬市主板。截至周二收盤,上證指數收報3316.42點,上漲0.72%,成交3202億元,創業板指報2650.63點,上漲0.36%,成交3375億元,首次超過了滬市主板成交額。
業內人士認為,創業板成交額反超上證指數100多億元,與近期市場熱點集中于中小市值低價股有關。
2009年10月底創業板開板以來,深圳市場中的創業板股票數量和市值規模越來越大,但相比上證全市場,還是相差很大。截至9月7日,創業板股票數量852家,總市值為9.76萬億元;上證市場股票1718家,總市值為42.07萬億元。
上證股票數量是創業板的2倍,總市值為創業板的4倍。
從成交額變化來看,8月中旬以來,創業板的成交額不斷放大,從1500億一路猛增至如今3000多億元,而上證指數的成交額則反過來,從5000多億元一路下降,到如今不及創業板。
創業板成交額放大,與創業板改革20%漲跌幅改革后,低價股的瘋狂不無關系。8月24日改革后,低價股持續暴漲,其中不少是虧損股。比如天山生物已經連續兩年半虧損,但8日再度20%漲停,股價12個交易日已經11個漲停,漲幅高達495%。
而此前一直強勢的消費股,近期明顯走弱,8日白酒股大幅下跌,瀘州老窖大跌近7%,五糧液跌逾2%,茅臺跌0.7%,養元飲品跌停。
大市值股票的走弱,加劇了主板成交的萎縮,這也是創業板成交超過滬市主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