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暨白皮書發布會”,正式發布2018-2020信息通信業十大趨勢,以及《G20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互聯網平臺治理白皮書》、《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互聯網網絡架構發展白皮書》、《2017年工業百強縣、百強區發展報告》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報告》顯示,當前,信息通信技術正引領著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的變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5G等新技術快速演進迭代,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加速融合創新。信息通信技術不斷跟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給人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ICT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信息通信業在我國經轉型升級過程中基礎性、關鍵性支撐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國務院再次提出要加大提速降費力度,要求一取兩降——取消國內長途電話漫游費,降低中國企業專線資費,降低國內長途電話費。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表示,三大運營企業積極行動貫徹落實要求,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提前一個月實現取消了國內長途漫游費,國際電話費用也在大幅下降。另外,在網絡提速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最新數據顯示,平均下行速率比去年2016年底提升了35%以上,效果非常明顯,中國如今在固定寬帶速率方面排名是全球第40位。在降費方面,現在每兆比特的資費相當于2014年的十分之一,合計每兆字節的費用不到兩分錢。移動流量資費方面,按照1G、2G包排名,分別位列全球50%和70%。這兩個的全球排名屬于非常低的位置,這也說明我們的提速降費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中國的ICT產業在近年也取得顯著進展。魯春叢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對經濟的貢獻持續增加。經過中國信通院大致測算,去年ICT產業產值占GDP總值6%左右,今年預計ICT產業產值突破20萬億元,增速突破14%,增加值是6萬億元,占GDP總值今年有望突破7%。“ICT增加值對GDP的貢獻,今年7%,明年7.4%,后年7.8%,每年上升0.4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 第二個成效是網絡提速降費。第三,在核心技術產業方面有了一些明顯的突破,北斗導航,在移動終端芯片,還有云計算等領域國內的企業都取得了一些顯著的創新成果。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世界14項互聯網科技成果,中國有8項入圍。充分體現我們ICT產業創新能力取得群體性的突破。第四,ICT對數字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數字經濟規模預計在2016年是22萬億元,2017年預計26萬億,明年估計是30萬億,每年增加4萬億。占GDP比重分別是30%、32%、34%。根據ICT2016年的統計數據,其他行業每增加一個ICT的投入,帶動產出是3.34個點,所以這一帶動效應也是最近五年來顯著增強,是十年前的十倍效。
工業互聯網揚帆起航
工業互聯網是滿足工業智能化的發展需求,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型業態與應用模式。目前,全球正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圍繞工業互聯網在各個層面都會有一些新的舉措,以美國主導的IIC覆蓋33個國家或地區,試圖打造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樞紐。工業4.0產業組織及德國工業巨頭成為工業互聯網重要推動力量。
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角度來說,平臺競爭日趨激烈,全球平臺數已超過150個。平臺競爭已成為爭議焦點,因為各國都意識到平臺對生態的競爭、打造生態重要的意義。中國信通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李海花表示:“現在,全球都在加緊布局。國外的話,較典型代表像通用電器、西門子,還有微軟、因特爾這些大的企業都在紛紛發布面向工業的平臺,通過很多種手段并購還有加速運用的開發和技術的創新,核心是在原有的,特別是工業企業是在原有國際品牌和高端產品基礎上在疊加這種先進平臺來打造它的一個綜合優勢。我國以聯盟發布了三大平臺,現在也是發展的非常快。”
在此過程中,網絡改造也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工作量。這一問題怎樣才能被克服?我國的運營商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李海花表示,這些網絡改造其實是一個成本的支出,所以整個核心怎么去做,還是讓企業能夠實現一些商業的或者是管理上的提升或者商業價值。帶動企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企業的某些問題,從而帶動網絡建設。如果只是干巴巴的推行網絡改造,過程是很難的。
李海花說,我國工業互聯網存在低端化、同質化競爭、碎片化發展等弊端,我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國際巨頭主導甚至壟斷。“美國通用電器最開始提出工業互聯網,并發表了《工業互聯網白皮書》,在當時受到廣泛的關注。中國在此方面與美國有很大的區別,美國在底層傳感還有大數據處理能力還是比較強,像谷歌這種美國本土互聯網公司的發力比較厲害,總結來說,美國整體是以底層的理論還有技術的先進性加上它的互聯網這種優勢來推動它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技術上跟美國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很快被中國接受,我們互聯網做的比較好,又是制造大國,制造業做的比較好,實體經濟發展較好。美國現在是制造業回歸,制造業本身強調不多多,而我國是兩個并重,在制造業本身發展的同時,互聯網也穩中向好的發展,兩者結合是并重的。美國互聯網企業自己建生態‘玩’,中國互聯網公司除了自己‘玩’,也比較關注產業在深度參與整體的體系的建設。”
區塊鏈技術發展勢頭強勁
區塊鏈,被稱為唯一崛起于草根的“顛覆性”技術,它是支撐比特幣的底層技術,穩定運行了8年,市值已經超過了中國移動。
支撐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有多強大?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何寶宏解釋稱:“從應用上來看,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的記賬。我們以前搞分布式數據庫,今天也在搞分布式數據庫,之前我們用的是工程師的視角,工程師的思維看的確實是分布了很多地方,但是如果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用會計的角度看我們當年的分布式數據庫你會得出什么結論?它們都是集中式的,從技術來說是分布的,從快速角度來說我們以前做的數據庫還是集中的。所以今天區塊鏈為什么叫分布式賬本?因為它真的把賬本分布了。這是用戶視角在看這個問題,真的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真的出現了很多賬。”
區塊鏈技術在代幣領域的應用已經成熟,但是在其他領域尚未成熟,現在只是在發展初期,比如現在也僅在金融領域進行試點,若要進入其他領域應用,尚需2-3年。
何寶宏副所長補充道,區塊鏈從數學上證明了這個東西是可信任的,數學家是值得信任的,但是一幫軟件工程師把它寫成代碼的時候可不一定靠譜,它里面可能有BUG,缺胳膊少腿,所以我們為了從工程上來證明你真的是實現了功能,你真的滿足了數學上的需求。“區塊鏈可以說是小產業大變革,在1300年前的復式記賬法到今天還在使用,它是我們今天經濟、商業和金融活躍基礎性的技術,所有的賬本都是這么記的,但是這個發展能看出你掙錢沒掙錢,虧錢不虧錢,但是沒解決什么問題呢?做假賬。我們今天復式記賬法對于做假賬是無能為力的。問題出現了,我們已經把全球很多互聯網連起來了,但是全球很多的會計系統,會計數據庫都是孤島,因為會計數據庫的孤島,給做假賬留下了天然空間,如果通過區塊鏈把我們的會計賬目也都連起來,是不是做假賬沒地去了?我們在新的時代出現了新的金融風險,我們需要把我們用了1300年的復式記賬法對每一筆會計記錄都做實時的審計、對照,讓假賬無處容身,把全世界的會計賬目都連起來,萬物互聯,不能少了會計。”(記者張棉棉 實習記者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