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科技新聞共享平臺EurekAlert!27日報道稱,一項當日發表在《實驗醫學雜志》上的研究,強調了肥胖對造血干細胞長期健康的有害影響。
該研究由辛辛那提兒童癌癥和血液病研究所領導。肥胖小鼠遺傳模型的大量數據顯示,肥胖會造成體內造血干細胞的持久有害變化,包括改變了其細胞結構,降低了其功能適應性等。
論文主要作者米安·雷諾博士說:“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血液干細胞是由許多細胞亞群組成的,保持造血干細胞的健康和正常運作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雷諾表示,年齡因素和環境壓力可以減少造血干細胞的健康多樣性,可能包括表現出傾向于白血病的前期癥狀等。測試表明,這些影響是循序漸進的,甚至在通過控制飲食讓小鼠體重正常化后,一些有害表現仍然存在。
研究人員報告稱,從機制上講,造血系統的這些改變,似乎與被稱為Gfi1的轉錄因子過量表達有關。Gfi1是一種調控基因,可以告訴其他基因做什么。正是肥胖引起的體內氧化應激,導致了其過度表達。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會造成造血干細胞的持續改變,緊接著可能發生分子混亂。
研究人員說,其研究為調查生活方式提供了基礎,如飲食會對血液造成持久影響并可能導致血癌發生等。
造血干細胞是治療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重要工具。該研究也同時提出了在治療性移植過程中使用從肥胖人群分離的造血干細胞存在的隱患。研究人員解釋說,關于骨髓捐獻者的肥胖程度如何影響造血干細胞的質量,目前仍知之甚少,希望更好地了解肥胖癥導致的分子變化,以及預測與此有關的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