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期的到來,電影院的選擇變多,有不少市民越來越習慣于在休息時間來到影院,選擇用觀看心儀電影的方式放松身心。然而,也有市民在網上提前購買電影票后,因故無法前往觀影,需要退票或者改電影場次,卻遭到拒絕。部分市民向記者報料時,指責電影院的規定太過霸道。事實是否真如市民所言,電影票售出就無法退換?晶報記者展開調查。
調查:多數購票平臺電影票難退
“買了電影票去不了,誰有空去看,兩張電影票免費送了。”上周末,市民陳先生購買了兩張《我不是藥神》的電影票,準備和老婆一起去觀看。誰知家里臨時有事,無法前往觀看,他只好在朋友圈發了上述文字,希望朋友替他把電影看了。
在此之前,陳先生也和購票平臺的客服有過交涉。但對方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提交訂單的頁面上提示有影院的退改簽規則,如果寫了‘不可退、不可改’等字樣,就沒有辦法退款。”這讓陳先生感到很無奈。最后陳先生的電影票并未轉出。他認為就這樣丟了100多塊錢,確實很浪費。
晶報記者下載了數個購票APP,經過調查發現,在網絡平臺購票僅有部分影院的電影排期支持退票、改簽。客服告訴記者,如果需要退票,須按照平臺規則,提早申請退票。另外,消費者在不同的購票平臺上購票時,退改簽規則并未統一,甚至在不同的購票平臺,同一家影院的退換條件也不一致。記者看到,有些電影院在某平臺上不能退票、改簽,但在另一平臺上卻可以。與此同時,部分APP對用戶的退票權限也不盡相同。在貓眼APP,記者發現該APP規定了會員等級,其中第1-4級的會員每自然月可享受2次退票“特權”,而第5級會員則可以享受每自然月退票3次的“特權”。
說法:觀眾隨意退票會給影院帶來損失
日前,記者走訪了深圳部分知名的影院,發現電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換”幾乎成了深圳影院的通行“行規”。“電影票賣出就不退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業內人士表示,“假如有人隨意退票,那豈不是亂套了。”
金逸影城的一位經理表示,如果每位消費者都那么隨意地退換電影票,會給影院帶來損失。如果一個消費者訂了其中一個座位,其他的消費者便無法購買該座位,而消費者需要臨時退換,使得該座位成為空座,從而會影響影院座位的再次銷售。
“現在也有很多影院支持退票、改簽了。”深影國際嘉之華中心影城程經理則告訴記者,前幾年,深圳的影院基本上票售出了就不能退票。但近幾年來,深圳大部分影院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已經逐漸放開電影票的退改簽規則。如果消費者購買的電影票是特別火爆的場次又臨近放映時間,退票后將影響到影院進行二次銷售,這種情況影院確實無法退改。但如果消費者提前退換,或者場次比較空,一般就沒有問題。程經理表示,現在通過網絡平臺購票的消費者占70%~80%。他提醒市民,在網絡購票平臺購買電影票時,應留意購票頁面是否有可退改的提醒。如果頁面寫明“不可退改”,又有無法觀影的可能,市民就應該謹慎購票,或者確定可以出行后,再進行購票。
律師:涉嫌強制消費
廣東鵬訊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奕安表示,售票是影院與觀眾合同的預約行為,在影片沒有放映電影之前,消費者并未享受到影院提供的觀影服務,有權與影院協商退換票事宜。影院、購票平臺關于電影票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規定涉嫌強制消費,將會讓消費者單方面承擔損失,對觀眾并不公平。徐奕安認為,影院應當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維護消費者權益,設置退還票機制,允許消費者更換場次,影院可設置退票時限,或收取部分退票費用。
對此,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消費者在消費時應仔細閱讀商家提供的各類條款,當消費者合法權益遭遇損害時,應注意留存卡券票據等相關證據,并及時投訴舉報,維護自身權益。深圳市消委會將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影院消費服務開展持續監督,并在“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微信公眾號長期開放影院監督調查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