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不少市民都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商家銷量高、好評度高是不少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因素,但這些數據真實有效嗎?近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市場稽查局就查辦了一宗虛假宣傳(刷單炒信)案,對當事人罰款20萬元。
“雙11”前夕,市場稽查局執法人員結合社會對熱門電子產品的關注度,在天貓平臺搜索“甲醛檢測儀”,發現天貓某旗艦店中一款產品的總銷量為逾80萬臺,而其他同類產品的總銷量一般是幾萬或者幾千臺,異常大的銷售數據引起執法人員注意。
執法人員仔細瀏覽了該產品的“累計評價”,發現其中一些評價長達三四百字,對該款產品的質量、商家的服務等贊不絕口。通過分析異常的數據和評價,執法人員初步判斷,該企業涉嫌存在虛假交易(刷單炒信)行為。
首先執法人員進行了證據固定。行動當天,執法人員兵分兩路,一組前往當事人的辦公經營場所,提取了與涉嫌虛假交易行為有關的賬簿、單據、業務函電等資料;一組前往生產加工廠,提取了該產品的生產數量、出庫數量等資料。同時,致函天貓平臺調取當事人涉案產品的所有交易記錄。
經調查,當事人無實體門店,經營的該款產品均通過天貓、京東、1688等3個電商平臺銷售。證據顯示,該款產品從上架至2018年8月9日在天貓平臺交易成功的數量記錄為717822臺,退款商品數量記錄為37342臺,其他交易狀態數量記錄為50588臺,京東平臺的成功交易數量約39000臺,1688平臺的成功交易數量約2000臺。三大平臺共成功交易75萬余臺。而當事人授權的唯一生產廠家生產的該款產品總數量為641973臺,總出庫數據為634005臺。經核算,其成功交易數量比工廠的出庫數量多出11萬余臺。
另外,執法人員調取該款產品所有交易成功的記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一些“消費者”在幾乎相近的時間連續多次購買涉案產品的記錄,證明當事人存在虛假交易(刷單炒信)的行為。經詢問,當事人承認其發動公司員工的朋友幫忙刷單增加銷售量。
市場稽查局方面表示,當事人該行為屬于經營者對其商品的銷售狀況作虛假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市場稽查局決定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處以罰款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