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2019年3月5日訊 回顧2018年,深圳商業依然蓬勃發展,人口的正增長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助力本地零售市場的進一步發展。為滿足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環境提升及業態多樣性的追求,成熟的購物中心普遍進入業態的調整升級階段,而新開的購物中心亦積極引進新業態,力求確保品牌的多樣性。
2018年,深圳新開業的優質商業項目有16個,新增商業體量超過110萬平方米。而在今年,深圳擬開業的優質商業項目22個,商業體量超過188萬平方米,這些優質商業項目正蓄勢待發,為深圳市民帶來更多元化的商業體驗。
熱點擴散,深圳購物中心持續發力
數據統計,今年預計開業的購物中心分布在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和光明區,其中南山區和龍崗區數量最多,各有5個購物中心預計開業,寶安區和龍華區則預計各有4個購物中心開業,數量最少的福田區和光明區也各有2個購物中心預計開業。
從體量上來看,大部分商業項目主要集中在深圳西部,其中寶安區的體量最大,預計入市的商業項目體量超過38.5萬平方米,位居全市首位,南山區以38.2萬平方米的體量緊隨其后,只有兩個商業項目預計入市的光明區也或將提供23萬平方米商業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深圳成熟的商業圈,擁有京基百納廣場、益田假日天地、寶能all city等優質購物中心的南山區表現十分活躍,該區近兩年來陸續有來福士廣場、萬象天地、深圳灣萬象城等新型購物中心入駐,表現不俗。今年,南山區又有5個購物中心預計入駐,其中還包含了大體量商業項目,也就是位于西麗片區的寶能環球匯,商業體量達到13.2萬平方米。可以預見,未來南山區將會充分展現其優質商業圈的競爭力與吸引力,成為深圳商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特色各異,貼近城市發展脈絡
在體驗式商業獨領風騷的今天,區域型、社區型商業越來越受開發商的青睞。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深圳商業項目新增供應主要集中于人流密集的商務區或人口集中的成熟居住區,而在2019年,深圳有望迎來更多的購物中心,其中大部分項目沿軌交沿線或人口密集區分布。
這些擬開業的區域型、社區型商業項目體量不一,既有體量超大的“巨無霸”城市綜合體,如位于福田崗廈的深圳ONE AVENUE卓悅中心一期,體量為18.6萬平方米,預計打造800米中央大街、30萬平米都會商業、豪華住宅和公寓、兩棟超甲級寫字樓、國際學校、文天祥紀念館、設計藝術中心、文化廣場等公共空間,呈現全球都會新中心;位于寶安中心區的寶安大仟里,體量達到16萬平方米,將打造以生態休閑、都市綠洲為主題的情景式家庭娛樂生活中心;位于南山西麗的寶能環球匯,體量約為13.2萬平方米,將建造西麗首個全場景式藝術體驗mall。
不過10萬平方米及以下的中小型購物中心卻是供應主力,比如體量約為6萬平方米的海境界二期、塘朗城和榮德space,體量約為5萬平方米的益田假日里、地鐵錦薈廣場和勤誠達K+PLAZA等。中小體量的商業項目因為招商靈活、管理方便、業態個性化等原因,更能貼近消費者日常生活,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成為商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追求多樣性,提升業態豐富體驗感
從最初沿街商鋪、百貨商業模式,到購物中心,再到新型體驗式商業,消費者對購物中心環境提升及業態多樣性的追求,使購物中心不斷地創新與突破,新項目的創新和成熟項目的調改將持續支撐深圳商業市場的發展。
2019年擬入市的購物中心紛紛謀求差異化發展,如:將藝術與時尚互動相結合,用化妝品概念點綴場景布置,推出24小時+O2O運營模式的益田假日里;將打造紅星美凱龍第九代至尊Mall體驗式商業的海境界二期;以多業態組合的“運動主題”購物中心地鐵錦薈廣場等。
如今,優質的購物中心不再是購物場所,而開始成為文化場所、社交空間。不過,盡管購物中心非常受年輕消費者的歡迎,但從消費趨勢來看,仍要做足功課。尼爾森中國區零售與地產研究團隊副總裁董春梅認為,流量消費如何放大是未來購物中心經營的一個重點。與此同時,如何增加消費者在購物中心的體驗、粘性和忠誠度也是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