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深圳新聞網首頁>行業資訊頻道>消費>今日重點>

“炒鞋”風險大 亂象需警惕

條評論立即評論

“炒鞋”風險大 亂象需警惕

分享
人工智能朗讀:

“炒鞋”現象已存在多年,最近被關注,是因為“炒鞋”已經從“小眾愛好”轉向了線上大規模交易。

經濟日報2019年9月6日訊 “球鞋一面墻,堪比一套房”“‘00后’靠‘炒鞋’實現生活費自由”……最近,“炒鞋”的話題引發關注。

(圖片來源:全景網)

事實上,“炒鞋”現象已存在多年,最近被關注,是因為“炒鞋”已經從“小眾愛好”轉向了線上大規模交易。據了解,目前國內熱門球鞋的“市場價”,主要來源于毒、nice、斗牛等幾家大的球鞋APP交易平臺,這些平臺的月活躍用戶均在300萬量級以上。這類平臺上銷售的價格一般由賣家給出,而球鞋的賣家,絕大部分是散戶和鞋販子,平臺具有資訊交流、銷售中介和鑒定真偽等功能。用戶在平臺購買后,賣家先發貨至平臺,經平臺鑒定后再發給用戶。當平臺的某款鞋在短時間內有大量買入需求,很容易助推該款鞋價格快速上漲。

“毒APP”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最熱賣的幾款鞋市場交易價格與發售價格相比,漲幅均在100%以上,個別球鞋甚至漲幅達430%。被鞋圈內稱為“2019年度鞋王”的AJ1聯名款球鞋從原價的1299元,到預售時的5000元左右,如今已飆價超過萬元。“鉤子一反,傾家蕩產”成為圈內對其市場情況的評價。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被炒高的“限量鞋”類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又因為稀缺限量而被賦予“保值增值”功能。品牌的饑餓營銷策略加上眾多消費者對球鞋的熱愛和迷戀,為“炒鞋”帶來了機會。

但是,“炒鞋”風險也很大。面對越來越火的“炒鞋”市場,其交易也會存在假貨、升值空間不確定等風險,惡意“炒鞋”也不利于球鞋市場良性發展。

有品牌鞋企發布官方聲明稱,不想讓自己的鞋被轉賣熱炒,絕不鼓勵任何炒賣行為。同時,一些球鞋APP交易平臺也呼吁理性消費,抵制惡意炒作。8月5日起,“nice APP”開始對平臺30分鐘內頻繁取消購買的交易訂單收取0.5%手續費,用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遏制惡意“炒鞋”,隨后,還封禁了近百名惡意刷單的用戶。

面對越來越火的“炒鞋”市場,參與各方在球鞋消費和交易中還是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投機。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應加強監管和引導,對其中涉及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打擊,讓“鞋穿不炒”成為共識。

[責任編輯:田志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一级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一二三区欧美日韩 |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