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2020年2月19日訊 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日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消毒液、溫度計等商品需求量大、供應緊俏,一些電商商家借機實施誘購、“砍單”等不良營商手法牟取不正當利益,中消協已對此展開調查。
所謂誘購,指以贈送口罩等防疫物資為噱頭,誘導消費者購物。而“砍單”則指商家在消費者下單后,以缺貨等理由單方面退單、退款。據中消協初步了解分析,部分商家確因貨物來源中斷、運輸受阻等不得不“砍單”,但也有些無良的“砍單”商家本來就沒貨或者囤積居奇要提價銷售。這些商家利用消費者購買防護產品的急切心理,誘導消費者下載APP、注冊下單、套取消費者個人信息,更有甚者還以“運費”等名義扣除消費者資金。前一種商家還屬情有可原,不過也需要給消費者一個說法,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而后一種商家明顯就是“空手套白狼”,涉嫌合同欺詐、消費欺詐。對于利用疫情發不義之財的商家,決不能姑息,必須依法嚴懲。
從媒體報道來看,這些不法商家多具有分散、隱秘等特點,怎么才能讓他們無所遁形呢?中消協指出,消費者依法享有監督權和求償權。因此,消費者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因為嫌麻煩或涉及金額較少就“棄權”。當然,這有個前提,那就是消費者投訴渠道應暢通并廣而周知。有關組織及管理部門也應及時回應,并采取行動,讓不法商家得到應有的懲罰。中消協此次針對誘購、“砍單”發出警示,并啟動調查,就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積極作為。最后,也“敬告”那些不法商家,靠欺騙來牟利,只能是飲鴆止渴,只有誠信才是長遠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