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日報2020年4月29日訊 “近來接到不少投訴,尤其是預付式消費未能兌現,引發較多消費糾紛。”寶安區消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日前,市民白小姐撥打本報熱線,反映其前往AB專業健身俱樂部健身時,看到門口張貼了一份由商場貼出的通知,該通知表示因健身房拖欠租金等合同規定應交款項,與其解除租賃合同。辦了年卡的白小姐不知如何是好。據悉,與白小姐情況類似的消費者一時也難以接受。對此,本報聯系寶安區消委會,其工作人員前往AB專業健身俱樂部了解情況并與相關負責人約談。
200多位消費者自發組建線上“維權群”
市民白小姐自2019年11月成為了AB專業健身俱樂部會員,并購買了50節私教課,共花費2萬多元,目前大概上了一半的私教課程。白小姐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她已經有2個多月沒有健身。直到4月6日,AB專業健身俱樂部恢復營業后,白小姐才開始健身,但私教課程還未能開展。4月17日,白小姐如常到健身房健身,然而4月18日,白小姐再次前往時就發現健身房因欠租暫停營業,她表示此前未收到來自健身房和商場的任何通知。當天,幾名會員前往健身時也遇到了同樣情況。市民羅先生告訴記者,他是4月13日剛在健身房辦了年卡,花費了4656元,沒想到過了一周就被告知暫停營業。白小姐及羅先生等幾位會員迅速組建了“維權群”,目前群內已有200多人。
商場方:租戶拖欠租金,根據雙方合同規定,可單方面解除租賃合同
4月20日,寶安區消委會工作人員連同消費者代表白小姐、羅先生,與AB專業健身俱樂部以及商場相關負責人約談。商場法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商場跟深圳市全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AB專業健身俱樂部公司名稱)不存在任何法律關系。根據雙方合同,承租方是瑞爾健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而因為承租方從去年12月開始拖欠租金等合同約定款項已達到100萬,商場根據《合同法》與其解除租賃合同。第二個原因是商場有足夠的理由懷疑深圳市全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涉嫌經營詐騙,因為合同顯示承租方是瑞爾健身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但是深圳市全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AB專業健身俱樂部的名義對外圈錢,且誘導欺騙會員儲值消費。因此,商場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產權方,有義務關停健身房及時止損,同時也建議健身房會員撥打110報警,并稱商場會積極協助會員給警方提供相應證據。
AB專業健身俱樂部:希望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還清租金繼續營業
據悉,AB專業健身俱樂部在深圳擁有四家店,寶安店是最早開始恢復營業的分店。其寶安南山片區負責人杜先生接受寶安區消委會約談時表示,此前漫長的復工等待,讓他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經過多方申請,終于在4月6日正式恢復營業,但是按規定不能涉及私教教學,以及有氧練習,只能賣出年卡,但員工復工工資要正常發放。“去年12月因商場裝修原因對健身房正常營業受到影響,商場當月未催交租金,直到1月16日,商場催租,雙方協商下,我方簽訂了一份還款承諾書,承諾2月10日要還清租金及約定費用,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健身房無法經營,我方未能履行承諾,除去2月和3月免租期,實際欠款大概50多萬。”杜先生表示,4月復工以后,他們一直在想辦法維持經營。但4月17日晚10點多他突然收到商場正式終止租賃合同的通知,并于晚上11點多斷水電。18日上午員工上班才看到商場在門口張貼的通知。“時間太緊迫,我們還來不及處理相關事宜,但我方希望繼續與商場良好協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還清租金等費用,繼續營業。”杜先生表示,若最終無法經營,也希望與會員協商將會籍轉到最近的南山店消費,據悉,AB專業健身俱樂部(南山店)計劃5月1日恢復營業。
消費者代表:若健身房最終倒閉,將依法向商家追究責任
在約談與溝通過程中,消費者代表白小姐與羅先生對于商場以及健身房的解釋并不能接受。白小姐表示,從“維權群”里其他會員處得知,2018年AB專業健身俱樂部收購了當時的瑞爾健身房,不少會員直接轉為AB專業健身俱樂部會員,繼續履行合同。她之所以選擇預付式消費,也是看中商場品牌,相信他們的商戶。“但為何在更名一年多以后,商場才因健身房欠租而追究其責任且解除合同,進而懷疑其涉嫌經營詐騙,而不是早點讓其停止營業并告知消費者?”白小姐始終認為商場負有連帶責任,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而羅先生則表示,若健身房最終倒閉,他無法接受轉去南山店消費,畢竟健身還是要離家近。“維權群里消費者大多希望健身房能維持經營,若最終倒閉,只能走司法程序,依法向商家追究責任。”白小姐告訴記者。
寶安區消委會:若最終協商無果或走司法程序
受假期延長、延期復工等影響,部分經營者面臨資金緊張、服務人員不足等問題。疫情結束后,經營者可能通過擴大發卡范圍、以較高折扣出售預付卡等方式吸引消費者,在資金存管、服務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風險。消費者要特別關注預付卡消費問題,謹慎選擇交易對象,冷靜分析、理性消費,警惕高折扣、高風險。針對上述事件,目前多方仍在協商中,若最終協商無果,消費者可走司法程序。
為此,寶安區消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對于預付式消費須提高警惕,對于商家提出的預付式消費優惠謹慎和理性。第一,多做比較,慎重選擇。了解好企業或經營店的經營規模、市場口碑和社會信譽。辦卡前,最好親身體驗一兩次真實服務,滿意才辦理。第二,適度消費,理性辦卡。以自己的實質需要為主,不要貪圖便宜,因商家優惠、打折等促銷方式盲目辦理,避免一次性交款投入太多,承擔不必要的風險。第三,簽訂合同,細化約定。認真閱讀店家訂立的規則,尤其要提防限制性條款。第四,保存證據,及時維權。在消費過程中,如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要及時與商家協商,如果無法協商解決,消費者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也可以到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