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7日訊 近日,由雷霆應急網舉辦的“2020應急醫療救援研討會”于深圳市福田區天安科技創業園T—SPACE路演廳順利舉辦。
當天下午,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夏俊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李觀明、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ICU主任醫師/科室副主任蔡文訓、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明、寶安區博士聯誼會副會長黃鏈莎、3M個人安全防護高級應用工程師施蘇晉、第一反應?創始人CEO陸樂等演講嘉賓做主題分享。
本次研討會聚焦社區應急救援、防疫物資、院前急救、應急物資儲備與配送、醫療救援智慧信息化建設等議題,吸引了近50名來自應急管理部門領導、醫療機構負責人、救援隊、行業企業負責人等參會。來自全國各地的2500個網友,也在直播間發起了熱烈的話題互動。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夏俊杰為本次研討會致辭,夏主任表示,新冠疫情之下,我們舉全國之力走在了災難的前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抗疫勝利。痛定思痛,我們也認識到了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借今天這個專業的研討會,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汲取經驗,將應急救援的功力再提升一個臺階。
在嘉賓分享環節中,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觀明,以“應急醫院與新冠防控的實踐”為主題向大家介紹了廣東省應急醫院由國際應急醫療隊(廣東)、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帳篷醫院(會飛的醫院)、車載移動醫院、暨南大學應急醫學系、廣東省應急醫學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緊急醫學救援指導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傷中心等部分組成。從理論到實踐、從人才到物資落地了一整套應急救治方案,形成了完善的應急救援閉環。
李觀明認為,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聯網、互聯網、通信技術在應急醫療救援中越來越重要。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尤為廣泛,它促進了應急醫療救援體系的決策指揮智能化、傷情感知實時化、人員設備網絡化、藥品保障模塊化以及現場救援規范化,在很大程度上節省時間,提高救治效果。
原北京大學深圳醫院ICU主任醫師、科室副主任蔡文訓,作為堅守在一線的急救人員,具備多年的應急醫療救援經驗。她分享的會議主題為“如何減少傷亡——應急救援在醫療方面的思考”。
地震、瘟疫等重大災難導致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一些戰爭,基于過往發生的重大事故,災害造成群體性傷害特點及臨床表現可總結為:人數多、殺傷強度大、損傷部位多、變化快、作用時間長等等特點,十分考驗救治隊伍的應急救援能力。
應急醫療救援是和死神搶生命,尤其是入院之前的搶救,在整個救治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诖?,蔡主任總結出了一系列傷員急救辦法,包括初期急救處置原則、現場傷情分類標記和評分、傷員轉送注意事項、入院后的后續搶救細節等等內容。
蔡主任認為,我國應急醫療救援體系的完善,除了政策、法律法規建立的健全,還需要在優秀專業的救援團隊建立、救援物質儲備平臺建設和應急救援系統信息化、網絡化、整體化建設上發力,因此,呼吁多學科、多行業、多人群合作,如此才能提高醫學救援的能力,用更短的時間挽救更多的生命。
在應急救援物質儲備平臺建設方面,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周明做了進一步的分享,他分享的主題是“應急儲備與應急救援方案”,從年初的新冠疫情為案例,分析了醫療物資生產、儲備以及配送的重要性和相關建議。
由于成本限制,大部分醫療機構遵循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當重大事故出現、急需大量醫療物資供應時,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體系的短板就顯而易見。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緊急預案。
現階段應加快建立新時代的應急物資儲備系統,將行業內的企業納入應急管理體系,以市場化的方式運作鏈接。如此能很大程度節省醫療機構的儲備成本,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可將一定區域內企業調度起來,構建應急醫療生態圈,達到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目的。
針對應急救援醫療物資相關問題,3M個人安全防護高級應用工程師施蘇晉從新冠疫情出發,分享了“新冠疫情下的呼吸防護”的相關內容。
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呼吸防護用品在抗疫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施蘇晉從呼吸防護的阻斷原理、公眾科學戴口罩方法指導、口罩的功能區分于適用場景等內容深入分析,并針對防護用品的合適性檢驗、阻斷材料選擇都做出來全新的思考。
在業界享有盛譽的第一反應?創始人陸樂向大家分享了“共建共治‘黃金四分鐘’智能應急”,旨在傳播智能應急管理相關的技術和應用案例。
開場前,陸總帶領現場觀眾做了一套標準的CPR(心肺復蘇術)動作,充分詮釋了“久坐場景”下的第一反應專業性。
陸總講到在災難發生之后,傷者急救處理的等候時間十分寶貴,每分鐘可能都有生命在流逝,第一反應?從急救時間段中劃分出一個“黃金四分鐘”的概念,并針對性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應急處理方案,涉及全域部署一鍵呼救、全程聯動一鍵響應、全災風控一鍵指揮三大板塊。目前這套系統已服務29座城市15萬業主。
在社區應急急救方面,第一反應?從日常自組織、事件緊急響應、嵌入式部署、實戰化演練四個方向進行了全流程高標準的落地執行。每個人都可以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達到居民共建應急機制、鄰里互助的效果。
嘉賓分享結束之后,場下觀眾還在現場進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大家就應急醫療救援領域的疑惑展開討論,紛紛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應急醫療救援快速響應機制的完善、專業救援培訓的普及、救援物資平臺的建設、社會化力量的融合都在不斷的推動著應急行業的升級。作為應急物資裝備平臺,雷霆應急網將立足深圳,面向全國,致力于打通應急產業供需對接渠道,為應急救援提供源源不斷的產業效能。(張俊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