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6日訊 不敢買海鮮?不敢吃三文魚?由于近期生鮮消費領域、尤其是海產品消費中存在的一些傳言,許多消費者對吃海鮮這件事心生忌憚。不過,伴隨近日京東生鮮應用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標準等嚴密安全保障舉措,對廣大吃貨而言,意味著“吃海鮮哈啤酒”的快樂又可以安心回來了。
“食品安全是基本線,更是生命線,為了保證所有用戶買得放心、吃得安心,京東生鮮聯合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將嚴苛可持續水產品標準應用到京東生鮮品控管理中,通過構建海產品可追溯體系,為海產品安全再添一道保護層。”7FRESH業務部品控部負責人文麗表示。
目前,在京東與MSC合作的可持續認證海產品覆蓋三文魚、銀鱈魚、比目魚等十多個海產品種。超70款海產品貼上了MSC生態標識,可供用戶放心選擇購買。
在特殊的消費環境下,針對消費者對于肉類和海產品消費存在的顧慮,京東生鮮迅速行動,針對相關產品進行核酸檢測,并引入MSC可持續認證海產品,為老百姓的“菜籃子”上了雙保險,也為疫情下的生鮮產品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早在1個多月之前,京東生鮮就已經針對牛羊肉、海鮮水產類產品、所有原裝進口或使用進口原料的產品進行核酸檢測,由知名權威機構譜尼測試醫學實驗室和華測艾普醫學檢驗共同承擔。已完成檢測批次產品,所測結果均為陰性。
核酸檢測是守衛用戶舌尖上安全的第一道關。那么,京東聯手MSC打造的海產品可追溯體系,是如何給海產品安全的上第二道“保險”的呢?
實際上,MSC是一個國際非盈利組織,制定與推廣國際市場廣泛認可的可持續漁業與供應鏈管理標準。只有整個捕撈和生產加工流程都符合MSC嚴苛的標準,并且經過了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審核的海產品,才能打上MSC標識。
首先在捕撈環節,為保證海產品捕撈產地的真實明確,MSC會聯合權威實驗室對產品進行DNA檢測,這從源頭上保證了用戶買到的各種海鮮產品的產地真實,且信息是清晰的。
當海產品捕撈上岸后,會通過單獨管理體系進行加工,貨物儲存與其他非MSC產品進行隔離,生產管理記錄會保存三年;同時,MSC海產在整個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還會有第三方機構獨立進行獨立評估,并每年進行監督審核。
此外,京東也在運用區塊鏈技術,把每一個環節都以視頻、圖片或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在京東平臺呈現。正是通過這樣無縫隙的全流程安全保障,京東和MSC做到了讓每一款產品從捕撈到銷售的整個過程都在陽光下運行,用戶也可以在購買時查詢到每款產品在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的信息;真正做到讓消費者買得明白、吃得放心。
以新西蘭銀鱈魚塊為例,包裝上帶有顯眼的藍色MSC生態標識,就代表著它來自于獲得認證的可持續漁業產地,同時,也表明這款鱈魚從捕撈到加工、流通、貿易等環節都有詳盡的第三方評估,相關商品信息也已經得到審驗。
通過MSC標準在海產品生產流通環節中的應用和MSC生態標識在商品包裝的呈現,可以有效規范可持續海產品在京東平臺上的銷售,也讓消費者更加輕松地選購到類別豐富又安全放心的海產品,穩定生鮮消費。(田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