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下半場”:什么才是“王道”?
2020-09-01 14:53
來源: 新華網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么才是“王道”?

人工智能朗讀:

據新華社電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上架商品數量超2000萬,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

打開手機,“全網最低價”“明星助陣”“一場過億”,直播間內一片火熱;直播間外,不少消費者、商家和主播卻陷入維權困局。隨著直播帶貨進入所謂“下半場”,究竟什么才是良性發展的“王道”?

買它!消費者反被“薅羊毛”

“下單時有多痛快,收貨時就有多失望。”家住北京的陳雪(化名)這樣形容自己的直播購物經歷。今年4月,她在某直播購物平臺看上一雙運動鞋,主播在直播時大喊“原廠正品”,鞋的價格也只有官網價格的三分之二,在低價的誘惑下陳雪下了單。

“拿到鞋我試穿了一下,并在網上查詢了正品信息,發現這雙鞋和正品在外觀上有差別。”陳雪將正品圖片發給客服要求退貨,但客服卻以“鞋已被穿過,影響二次銷售”為由拒絕,只返還陳雪50元作為補償。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期間消費者對于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超過11萬條。其中,消費者對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翻車!商家與主播究竟誰是“韭菜”

不斷刷新的銷售紀錄吸引著大批商家和主播“跑步進場”,然而直播盛宴背后,為不良市場行為和商品質量問題買單的難道只有消費者?事實上,主播和商家也經常淪為“韭菜”。

“線上建立信任比線下更難,我們與消費者之間不是‘一錘子買賣’,而要長期共贏。”江西一家主營直播業務的傳媒公司負責人羅濤說。

今年7月,羅濤的公司接下一筆菊花茶直播帶貨訂單,商家承諾商品都是當月生產,公司收到的樣品也是當月的生產日期。但不曾想商家為了清理庫存,將大量積壓已久的產品發貨給顧客,不少消費者要求退貨。

羅濤說,由于主播直接對接消費者,商品一旦出現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是主播或MCN(多渠道網絡服務)機構對消費者進行先行賠付,之后再去找商家追責。

然而,看似穩賺不賠的商家也并非都賺得盆滿缽滿。記者了解到,為了讓商品在直播間內展示,商家往往需要提前向主播支付“坑位費”,根據主播流量的大小,價格也從幾千元乃至數十萬元不等。

此前有媒體報道,“大V”和明星帶貨時“坑位費”高昂,銷量卻不盡如人意,十幾萬元“坑位費”只換來幾千元銷售額的情況時有發生。低價和優惠已經將商品利潤壓低,再加上“坑位費”、服務費、物流費等費用,商家的盈利空間非常有限。

提高產品品質才是“王道”

直播帶貨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隨之出現的各類問題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

今年7月,由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正式實施,對直播中消費者權益保護進行了規定,同時對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商家、主播以及MCN等其他參與者,在經營資質、交易秩序、隱私信息保護等方面也有了相應的要求。

前不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多部門發布多個新職業,其中“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專門增設了“直播銷售員”。在社會呼吁下,相關職業規范正在加緊制定,部分地方團體標準已經出臺。

記者調查發現,平臺方也在為行業健康發展而發力,幾家頭部直播平臺均設立了相對嚴格的商戶入駐審查機制,除了核查相關資質外,部分平臺要求商戶繳納一定數量的保證金,作為違約金或給予消費者的賠償金。

除了相關規范的出臺,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直播帶貨進入“下半場”,市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

“直播帶貨只是一種營銷手段,讓銷售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渠道一旦打開,它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直播時代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要想長久生存下去,提高產品品質才是王道。”京東智聯云天津基地負責人王亭亭說。

羅濤表示,現在直播機構大批涌入,又大批倒下,但這也說明,市場自身的篩選機制在發揮作用,只有產品過硬、服務過硬的商家和機構才能真正留下來。

[編輯:田志強]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一区二区伊人久久大杳蕉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我不卡Av片在线观看 | 在线a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