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0月29日訊(記者 張俊達)28日,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和中國平安保險 (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中國平安”)共同發起的“平安少年”公益項目,在深圳市龍華區行知實驗小學舉辦項目捐贈暨啟動儀式。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以及深圳市、山東臨沂市項目試點區縣的相關領導,部分試點學校校長和家長,平安集團、平安銀行的代表等出席了活動。中國平安向項目捐贈1000萬元,并鼓勵平安員工積極參與該公益項目,爭當種子心理咨詢師和助教志愿者。
“平安少年”公益項目旨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愛和幫助兒童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守護兒童少年健康成長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及項目試點區縣的領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吾龍等認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更是教師和家長要常態面對的難點。“平安少年”公益項目是政府指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共同守護兒童少年健康成長的創新實踐,具有前瞻性、開拓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表示,中國平安十分重視教育公益事業,近三十年來,從援建校舍、捐贈教學設備,到培訓鄉村教師、開展支教、提升青少年科技和文學素養等,扎實走出了一條平安特色的教育幫扶之路。平安此次參與發起“平安少年”公益項目,是希望攜手社會各界,為關愛兒童少年心理健康做有益的嘗試。啟動儀式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單位領導為項目的種子講師、心理咨詢師、志愿者代表們授旗,希望眾人凝心聚力,為兒童少年幸福成長盡其所能,貢獻所長。
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
10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以實現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調一致。“平安少年”公益項目的落地恰逢其時。項目發起方經過與深圳市和山東臨沂市相關部門溝通,確定在深圳市龍崗區、龍華區和臨沂市河東區、莒南縣的180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進行試點,從2021年11月始至2022年底計劃投入1000萬元,開展培根固本、協同關愛等系列活動。“培根固本——家校 (園 )合育行動”著眼于兒童健全人格養成,從源頭 (3-9歲 )守護兒童少年的平安健康。“協同關愛——心理護航行動”著眼于建設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心理問題學生 (10-18歲 )輔導康復體系。
項目委托北師大專家指導和提供專業心理課程,對兒童少年、家長、教師進行線上線下培訓,共同幫助兒童少年養成健全人格。同時,專業心理專家將參與預防和干預兒童少年心理問題。項目將積極探索形成政府指導,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協同一致的有效體系化運作模式,為今后在全國推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順應時代、立足根本、打造樣板
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專家保守估計,目前我國大陸地區3.67億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中,有各類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3000萬。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兒童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已成為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建議,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要立足根本,推進整個教育體系回到立德樹人的正常軌道,又要立足當下,面對社會競爭、學業壓力以及教育不當產生的大量心理高危學生,協同全社會的力量進行搶救性干預。“平安少年”公益項目順應時代、立足根本,將積極試點打造兒童少年心理健康培根固本、協同關愛機制,探索解決兒童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方法。
“平安少年”公益項目的開展和落地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與中國平安攜手推動。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于1981年,是新中國第一家公募基金會。4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兒基會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恪守竭誠服務兒童健康成長宗旨,匯聚全社會仁心善舉,培育打造了“春蕾計劃”等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公益品牌,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兒童健康成長、促進家家幸福安康、弘揚社會文明新風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平安迄今為止已陸續在全國30余個省市援建了114所希望小學。平安支教行動已累計招募近萬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務時長達35萬小時。通過“三村工程”村教項目,落地"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將科學的種子播撒在全國近30個省市1039所鄉村學校,培訓1萬多名鄉村老師,惠及30多萬名鄉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