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唐寅《事茗圖》,引首文徵明隸書“事茗”。
不趨時俗 秉持承續傳統文脈
“此次參展作品的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而且很脫俗,看得出來他們是埋頭深入傳統的。”到場觀展的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美協副主席于長江評價說,“作品與傳統情境搭配這種展覽形式很有意義,有探索性,也符合年輕人的心態以及深圳城市屬性。事實上,現在一些傳統美術館也在嘗試做有情景的美術展,深圳畫院曾經邀請韓國藝術家在畫展中彈古琴,大家來品茶觀畫。當社會生活已經改變,傳統書畫藝術如何進入現代人的生活,應是藝術家著重考慮的問題。”
“這些年輕人的進步讓我很感動,”滿頭銀發的深圳市書協顧問鄒炯文先生看了“事茗”雅集的作品有些激動。“全靠一種情,互相愛護鼓勵,玩到現在,進步太大了,太努力了,太有才了。廖偉夫傳統的書法有蘇東坡的風范,黃敬松的山水精致,花鳥生動,春在君感細膩妖嬈,太行山人王獻方的山水畫野逸之氣十足,傅志偉劉敏豪的印絕佳。”鄒老稱贊道。
鄒老見證了六位雅集書畫家對于傳統書畫的長期堅守,并逐漸成長為實力派的青年書畫家的過程。東一書畫院成立雖只有兩年時間,但六位成員卻在深圳相識十年有余,為人為藝的理念趨于一致,在傳統書畫的學習和創作道路上一直砥礪前行。鄒老強調,“在他們的作品里,我們能看到傳統書畫和文化的承續,看到作者對藝術的理解和表達,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技巧展示,這一點是現在書畫界最應該關注的。”同時,鄒老也對于支持這些青年書畫家來這里辦展的企業家們高度評價,贊他們“功德無量”。
深圳市書協專職副主席李靜認為,這樣的雅集形式非常值得推廣。民間資本、社會各界力量與一群堅守傳統正能量的書畫家的有機結合,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模式。這種專業的本土民間書畫團體做好,才能真正體現深圳文化高度。
藝術滋養 穿越500年生生不息
雅集期間,深圳市書協副主席孫憲華,深圳市美協理事尹晶華,深圳市出版集團、深圳晚報領導,本次展覽贊助人彭文政等企業家參觀展覽。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資深藝術策展人,深圳及周邊書畫從業者,愛好者到現場參觀,并與雅集成員深入交流。5月24日晚,關山月美術館研究收藏部主任陳俊宇與雅集成員、部分書畫界業內朋友二十余人圍爐茗敘,就傳統書畫的學習繼承與專業民間社團的發展等各個方面深入探討。
“藝術是人類精神食糧的重要來源,如果僅僅著重于物質享受的追求是短淺的。江湖作品的藝術滋養少,味道有限。”此次參展畫家,自號“太行山人”的王獻方說:“人們與好的藝術品接觸多了,才能獲得豐富的樂趣,慢慢地,社會整體的審美水準會提高,反過來藝術家也會受益。”
以唐寅、文徵明為代表的古代文人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創作過不少茶詩茶畫,可見在中國文化體系中茶詩書畫印是深深融為一體的。這場穿越500年的“事茗”,是對深圳本土傳統書畫新銳力量藝術主張的一次最好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