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美術館主辦的“若有歸鄉——彭本浩水墨作品個展”7月1日到7月10日期間在深圳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藝術家彭本浩近期創作的32件水墨作品。
彭本浩的這批水墨作品,以故土水鄉風情為母題,呈現出一種異質的泥土般的拙樸醇厚,畫面中的韻味墨象,既是鄉土現實性的,同時也是理想的精神性的描繪。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先生評價彭本浩的作品說,“其藝術中的單純、樸素和清新,都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傳達了其將藝術作為生命的探索歷程和扎實的生活積累,很引人入勝。”
高速發展的商業社會人類生活圖景不斷異化,手機控制身體,人與土地之間在感情上日漸淡漠疏離,鄉土題材作為一種缺失的話語性存在,它必將依賴個人的切身記憶來獲取在當下社會的追示意義。藝術家彭本浩個人的這批新水墨作品,不止于一份懷鄉的悠思與感傷,而是以緘默內蓄的態度,表達了對生命萬物的敬畏和禮贊。在藝術家的創作筆記中,記錄著這樣的話語,“我用畫筆留下水鄉的桐梓湖,洪湖及洞庭湖……我與雜草,茭草,荷塘,荷花,荷葉,荷梗有著不懈之緣,有著難以忘懷的思念之情,它已經滲透到我的身體里,骨子里,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