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潘潤華 胡津瑋 曾劍星 張藍云)疫情發生以來,市民健康意識普遍提高,保健食品尤其是提升免疫力的健康產品成為健康消費主流。有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保健食品銷量同比增長128%。那市民消費的這些保健食品安全嗎?我們該如何合理選購?6月22日,2020年“食安探源”系列活動走進南山區,實地探訪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是如何在疫情期間為健康“加碼”的。
成立疫情防控小組 進貨查驗制度執行不嚴格
為進一步督促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企業保健食品生產行為,本期“食安探源”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深圳芙萊特營養與健康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查驗。南山區人大代表耿靜芝和食品安全專家賴芳華受邀參與活動,并進行監督考察。
當天,執法人員從防疫防控、生產主體資格、生產環境條件、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及貯存、從業人員管理等方面對該企業開展現場檢查。
防疫方面,該公司總經理田敏卿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后,該公司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導小組,組織開展各項抗疫工作,并按照國家的整體要求進行復工復產。“疫情期間,我們復工是非常謹慎的,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是疫情前儲存的。如果是新采購的材料,都必須為非疫區購入的材料,且需經過嚴格檢測,合格后才能用于生產,以確保員工和物料安全。”她還表示,疫情期間,該公司加大對生產車間的檢測頻率,以保障生產環境符合規范和要求。
經檢查,執法人員告訴記者,該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持有合法有效的證照,未存在超范圍生產的情況,生產環境條件符合要求,能夠嚴格按照產品執行標準組織生產并做好產品出廠檢驗和貯存工作,但也存在包材的進貨查驗制度執行不嚴格、檢驗設備未按規定擺放的問題。
專家為市民解讀保健食品選購知識。
企業簽署安全承諾書。
企業簽署《食品安全承諾書》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關乎老百姓身體健康,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人大代表耿靜芝表示,通過翻閱企業的食品安全文件、查看安全生產體系及現場生產環節等,能看出企業的生產流程較為規范。她還指出,“食安探源”系列活動不僅能讓老百姓看到生產源頭,也能通過媒體和市民監督倒逼企業把好安全關。“這系列活動,能對安全監管能起到促進作用,真正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活動最后,食品安全專家賴芳華就保健食品的日常食用以及選購注意事項分別進行了科普講解,指導市民朋友們正確采購合格的保健食品。她建議市民不可偏聽偏信、盲目使用和濫用保健食品。“在選購時,市民要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藥店等經營單位購買,并索要發票或銷售憑據。不選擇沒有明確生產商、生產地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
當天,深圳芙萊特營養與健康有限公司負責人向社會公開承諾該企業將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并簽署了《食品安全承諾書》。此外,現場執法人員對人大代表選取的保健食品進行送樣檢驗,檢驗結果將在下期“食安探源”公布。
執法人員對生產車間進行檢查。
生產車間內景。
保健食品選購小科普:
2020年食品生產環節的“食安探源”系列檢查活動,以“食品安全+科普”為主要形式,通過企業闡述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及食品安全專家的食品知識科普,向廣大市民朋友們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及法律法規宣貫,以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努力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
1.保健食品與藥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不得用“治療”、“治愈”、“療效”、“痊愈”、“醫治”等詞匯描述和介紹產品的保健作用,也不得以圖形、符號或其它形式暗示前述意思。
2.選購保健食品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選購保健食品要到正規的商場、超市、藥店等經營單位購買,并索要發票或銷售憑據。不選擇沒有明確生產商、生產地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選購時要認清、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依據其功能和適宜人群科學選用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最特殊的標志就是在外包裝的“主要展示版面”的左上方應并排或上下排列標注保健食品的“藍帽子標志”,為天藍色圖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樣。
保健食品名稱、批準文號、保健功能、功效成分、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必須與批件一致。保健食品產品注冊信息可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消費者如對所購買的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有質疑,或發現存在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請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舉報,也可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
此外,保健食品經營者在經營保健食品的場所、網絡平臺等顯要位置標注“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消費提示信息,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
3.不同人群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質量過關的保健食品是否就是“多多益善”?
保健食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調節人體機能為目的的功能類產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目前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名單包含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等27項;另一類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營養素補充劑類產品,這類產品不能聲稱任何功能。
保健食品的標簽說明書應載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標志性成分及其含量、食用方法及食用量等,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消費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和注冊備案產品的保健功能進行選擇,如糖尿病患者可選擇保健功能為輔助降血糖的產品,按照標簽說明書標示的食用方法及食用量食用,并不是多多益善,食用過量反而有害。切不可偏聽偏信、盲目使用和濫用。